“你得跟進度啊,還有,車也坐不下六個人。”粱曉芳解釋說。
“坐不下就犧牲我了!這才是關鍵原因吧?”燕子有點無奈。
“我去不了的,燕子去吧。”許久沒說一句話的蕭娜說。
“蕭娜,這怎麼行?你怎麼可能不去?”粱曉芳吃驚的睜大了眼睛看著蕭娜。
“你可以請假啊?”蕭松馬上提醒蕭娜,他想讓蕭娜明白這一切都是梁曉芳的精心安排,也都是在努力爭取,希望能與盧樺拉近關係,能夠得到對方的支援。
“哥,我肯定請不了一週的假。我們單位的情況你又不是不知道?”蕭娜還是沒明白蕭松提醒她的用意,她只是在心想,一週的時間,她就算想去也是真心請不了這麼長時間的假啊。
“蕭娜,請問你是做什麼工作?”盧樺身體略微前傾,看著蕭娜問。
“銀行”蕭娜還沒回答,燕子就搶先說了,“我姐希望她能出來做生意,做通訊行業。當然,還有我,我也希望她能出來跟我們一起做,這段時間可費我們好大勁了。”
“這樣啊”盧樺好像明白了的說,“張俊沒有給我說的很明白,我還一直認為是蕭松做呢。”
“他們兩兄妹要是能一起做,那就更好了。”粱曉芳看著蕭松說,用意一目瞭然。這句話,在她心裡已經藏了很久,但一直沒有機會問出來。
“我現在可能,暫時還幫不到蕭娜,我手上也還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這個生意還是得她自己努力做。”蕭松回答道。
蕭松的回答讓梁曉芳心裡有一點失落,她扭頭看著蕭娜說:“那,蕭娜你就必須得去了。”
“我哥代表我去,這次我真的有困難。”蕭娜很是為難。
“沒問題,我來想辦法!”蕭松迫不得已,用手在桌下拉蕭娜示意,他不明白,這個平常聰明的一塌糊塗的蕭娜在這個關鍵時候怎麼就老是不知道調頭,還天天吵著要退出銀行工作退出銀行工作的,現在都什麼時候了,怎麼還會是銀行工作當先呢?腦子裡哪條線短路了?
“對,蕭娜,哪怕是請病假你也得去。這樣,燕子也去,我再安排一輛車,反正張俊也能開車。”粱曉芳用不可商量的語調說。現在她必須要做出決定,只有讓張俊和盧樺明白她的態度,接下來的工作才會順利開展下去,否則,花了這麼大的精神才把人請過來,難道就因為蕭娜的猶豫而泡湯?張俊還好,畢竟是這麼多年的朋友,但現在正在猶豫的盧樺就不一樣了,畢竟這人以前跟她們並無半點交際,可張俊說他所掌握的資源並不比張俊差,張俊好不容易半道把他截到CD,目的也很清楚,是希望能幫到她們。蕭松一眼就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可蕭娜畢竟沒做過生意,還不知道如何把握,但生意人就得有生意人的方式,所以,現在無論如何也得把盧樺先穩住,不能讓他輕易就給跑了。
“盧樺是老司機,大家可以換著開車。”張俊立馬錶態,“盧樺,你也別推了,就這麼定了,BJ那邊我也認識,你不好說我就來說,又不是什麼天塌下來的大事,有什麼不好改時間的。”
“松哥也能開車,他經常去那邊,路熟。”燕子補充道,路遠多一個能開車的總要好很多。
盧樺看了看蕭娜,蕭娜這時也正好去看盧樺,這兩個時間安排不過來的人,被粱曉芳與張俊這樣一擠兌,都有一點不好再說的意思。其實,正如張俊所說,盧樺的時間是可以調整的,畢竟不是天要塌下來的大事。他只是認為畢竟第一次見面,必要的禮節與矜持還是需要的,不能在陌生人面前太隨意。而蕭娜的想法就是很簡單,不好請假,其實她也知道這次機會很重要,但一事歸一事,自己畢竟還沒從銀行出來啊,手上的工作總得要做。
“好,那這事就這麼先說好。我們先吃飯,吃完飯我再帶你們去太升南路看看,然後晚上我們再商量正事,明天就出去開開心心玩幾天,怎麼樣?上菜了?”粱曉芳看著盧樺與蕭娜兩人說。
蕭娜見盧樺不再提出異議,自己也就對著粱曉芳點頭示意表示同意。粱曉芳都這樣說了,再推就真的是不會做人處事了。
粱曉芳點的基本都是川菜的幾個家常菜代表,冷盤有夫妻肺片、紅油耳片、麻辣兔丁、涼拌木耳、涼拌核桃,熱菜有回鍋肉、東坡肘子、牛腩番茄、牛肉乾鍋、麻婆豆腐、雙椒魚。還有一個土雞煲,六個人十二個菜,不多不少。服務員每上一道菜,粱曉芳都很認真的給張俊與盧樺做介紹,從菜的典故來歷說到選材用料、製作工藝,味道特色等等。儼然一酒店大廚。燕子經常陪著請客,也就習慣了。不習慣的是蕭松與蕭娜,這兩人平常連飯都不會做,見粱曉芳如此這般的專業講解,驚訝得連下巴都快掉了。要做好生意,看樣子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現在,蕭娜真心希望能跟粱曉芳多呆一些時間,希望粱曉芳能多帶帶她,自己不懂的事情真的太多了。
飯後的太升南路之旅,主要是以張俊與盧樺為主,兩人所關注的產品環節,在幾家店就花掉了兩小時,瞭解的尤其認真。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因為其他幾人不熟悉這個環節,所以沒有參考就找不到比較,這也是粱曉芳為什麼請張俊過來的原因,只有實地瞭解,才知道如何做針對性的產品結構搭配,才能先人一步具有競爭優勢。
回到酒店已經快六點,房間是一間標準套房。燕子一進房間就開始去找水泡茶,其他幾人則在客房落座稍事休息,幾人折騰了一整天,都有一點累了。
還是張俊首先發話:“我最熟悉BP機,主要看的也是BP機環節,電話機盧樺要比我專業,等會兒他來說。在說BP機之前,我大概先說說自己對這個行業的理解,你們也好有一個概要認識。我從事這個行業已經三年了,不長但也不短,這畢竟是一個新興行業。這幾年也見過行業內各種人士,各種的資訊也有耳聞。總體上看,這個行業也是前幾年才開始冒頭,大家都知道,我們以前的異地溝通主要是靠寫信,電話都是政府等機關事務機構,或者一些大企業才有的特殊工具,甚至都只有領導及業務部門才會配置。普通老百姓是想都不敢想的。”說到這的時候,張俊停下來看著盧樺:“要不還是你先說吧,畢竟,電話機在前BP機在後,這樣會有點亂。”
盧樺不推脫,於是接著話題繼續:“電話不能普及最主要的原因是通訊網路的建設跟不上,導致安裝電話費用太高,所以也就只有政府等機關部門能安裝,大企業則是因為能出得起錢。我負責電話機業務也有三四年了,對這幾年的發展也有一些認識,隨著網路建設的力度加大,網路覆蓋面的擴充套件肯定會導致安裝費用開始下降。從前兩年開始,每年的初裝量都在大幅增長,客戶也從大中型企業向小型企業轉移,甚至開始進入家庭。尤其是今年國家政策的促進,肯定會推動經濟的大力發展,不管是公司還是家庭,經濟活躍與收入的提升會拉動消費。我估計,這個行業最多還有兩年就會進入一個高速發展及井噴期,電話會進入普通家庭,成為城市家庭必須的通訊工具。大家想想,中國這麼大的城市人口,這需求量到時會有多大!就說我們廠,以前在寧波的老廠產量早已經跟不上需求,下個月,我們在廣州的新工廠就會開始投產。這也是我這次去廣州的最主要原因,我要了解前期的生產籌備狀況。還有,我認識的廠家有很多都在開辦新廠,都在擴大規模。也有以前不是這個行業的人,正在想方設法想進入這個行業。所以,我認為你們現在進入這個行業,時間也剛好,先熟悉一下業務運作,做做鋪墊,然後正好趕上行業的井噴期。”
張俊接著說:“好,我繼續說BP機,經濟開始跨區域發展及合作,推動了大量商務人員的流動性,為了能即時性聯絡,我們國家的第一個傳呼臺是1983年在SH建立的,這幾年,八一傳呼臺、鐵路傳呼臺、民航傳呼臺,遠望傳呼臺,126/127等等,現在大大小小的傳呼臺也有好幾十家了,從區域到全國漫遊,技術發展很快,終端產品從最初的MOTOROLA,到現在的NEC、PANASONIC,從數字機到中文機,價格從最初的五千到現在的兩千多,每年使用者數都在以上百萬的速度增長,我估計隨著價格的繼續下滑,使用者數還會繼續增加,這個行業,至少也還有七八年的發展空間可以做。”
“以後呢?我是說以後的發展趨勢”蕭松問。
“以我這幾年的行業經驗判斷,電話機業務,就像剛才盧樺所說,估計會在未來兩年開始大舉進入家庭,會有58年的發展期然後進入飽和狀態。BP機可能會有5年進入飽和狀態,大哥大可能還會有幾年的等待期,然後會進入大力發展階段。你別看大哥大現在老貴,但最終價格也會迴歸,就像BP機一樣,通訊市場最後的江山肯定是大哥大的,這毫無疑問,百分之百會完全取代BP機,你想我都有大哥大了,可以隨時通話,誰還會要BP機來轉一道彎找人呢?”張俊說道。
“我也認同張俊的看法,我們行業內的人經常在一起討論,可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盧樺補充說。
“就說今年吧,現在上半年剛過,我們公司的生意就已經超過去年了。”張俊說。
“營業額呢?方便說嗎?”蕭松問,雖然知道有一點唐突,但他還是想問。
“沒什麼不方便的,這裡都是自己人。這樣說吧,我預估今年我們能做到1500萬的營業額,還有一個行業大單正在談,就是盧樺的電話機,如果支援政策得力的話,今年應該能做到2000萬的營業額。”張俊回答道,他很喜歡蕭松對資料的關注度,生意人,哪有對資料不感興趣的。
“這麼多?一千多萬啊,這是什麼概念?”燕子嗓門一下就飛昇八度:“姐,我們幾家店現在一年生意有多少?”
“我們荷花池的三家批發,加春熙路的零售,也就五百多萬吧,但我們已經做了快八年了,張俊才做三年。”梁曉芳回答道。張俊的營業額,她還是有一點吃驚的,這遠遠超出她的預估。
“你們已經很厲害了,芳姐。你們一件衣服才幾十元錢,我一個BP機就兩千元,還有,我去年下半年才開始做批發,現在也有很多GD以外的客戶。”張俊喝了一口茶,然後繼續說,“當然,我們廣州發展要快一些,現在剛好也正是國家政策支援發展的重點城市,CD可能會滯後一點,就今天下午看到的門店,只做零售的話,我估計營業額不會有多高,你們得零售、批發一起做。我有經驗,可以幫你們,這樣發展會快一點。”
“這次請你過來,真是受益多多啊。”梁曉芳對張俊說完,然後對著蕭松與蕭娜說:“對吧,這就是專業人士的看法,我的判斷不會錯,現在進入通訊行業正當時。”
“這肯定沒錯,我們剛才也看了市場行情,現在CD的機型比廣州還是要滯後一些,價格也比較高,應該有較大的操作空間。”張俊說道。
“電話機也一樣,型號少,功能少,價格高,對比這邊的幾個品牌,我們公司的產品具有很高的價效比。”盧樺接著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