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吧,姚啟聖就撒個什麼骨灰,說什麼先人們啊,老百姓不讓你們埋在土裡,就撒到海里吧,然後再跪著求老百姓,這老百姓一感動啊,他還真就同意了遷界禁海。
再然後吧,那蟎清的官府也是很給力滴,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是用轎子抬著走滴。
整個遷界禁海那可當真是蟎漢一家親,真正做到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讓人感嘆當今的糠稀皇帝真他媽是個千古名君啊,什麼秦始皇,什麼漢武帝,統統不佩給麻子哥提鞋。
當然,實際上的遷界禁海是怎麼樣兒,但凡不是無藥可醫的腦殘,不是那些個已經跪的習慣以至於永遠都站不起來的傢伙們,其實心裡都是有點兒逼數的。
畢竟人家姚啟聖自己都說了,凡五人以下命案,不必報我,殺人的兵勇也不必處罰。
當然,後世跪習慣了的腦殘們怎麼樣兒,崇禎皇帝拿他們沒有什麼辦法。
但是現在是在大明,姚啟聖居然在瀋陽,就這麼莫名其妙的出現在了九五至尊的崇禎皇帝面前。
太他媽讓人高興了,甚至於崇禎皇帝連布木布泰和海蘭珠沒有抓到的事兒都給扔在一邊了。
那兩個小娘們兒,以後肯定會落在自己手裡,撐死了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兒——大明的天災沒有這麼多的時候,自己能不再帶著雙花紅棍和馬仔們來遼東?
現在還是這姚啟聖有意思的多。
然後崇禎皇帝就望向了許顯純:“私通建奴者,該者何罪?”
許顯純回答的很乾脆:“建奴者,前建州衛以叛,私通建奴者以私通叛匪論,當誅九族。”
崇禎皇帝很滿意許顯純的回答,直接吩咐道:“通知會稽錦衣衛,將姚家九族盡數鎖拿,抄家問斬,不必等待秋後。通知內閣,將姚家罪名詔告天下。”
處理完姚啟聖的事兒,又匆匆忙忙的把戰死的將士們屍首火化了之後,崇禎皇帝就帶著自己手下的雙花紅棍還有馬仔們跑路了。
這回來瀋陽,收穫很大,崇禎皇帝很滿意,畢竟對於崇禎皇帝這種皇帝界的平頭哥來說,加賦是不可能加賦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加賦。
哪怕是現在就讓快遞李小哥衝進京城,自己再跑到煤山上吊死也不可能再向著大明的百姓們加一文錢的賦。
但是這麼一來,就有個很重要的問題。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在權在錢。
別管是祀還是戎,或者是權,沒有了錢的支撐,屁用都頂不上。
比如大明自從自己登基到現在,一直沒完沒了的各種天災,換成誰來都得頭疼。
沒有錢賑濟災情,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就有可能造反。不加賦稅就沒有錢。
所以別管是誰來坐崇禎皇帝這個位置,該蛋疼的都得蛋疼,就算是把祖龍贏胖子或者老流氓劉邦或者天可汗李二他們弄過來,缺錢的後果也是一樣的。
但是上面那幾個開國的老大都牛的一逼是為什麼?他們當皇帝的時候老天爺就辣麼給面子,一點兒的天災都沒有?
反正崇禎皇帝表示不相信。因為隨便翻開歷史書,這天災人禍的就從來沒少過。
開國時牛逼的原因在於,地多人少——打上一仗就死上一大批人,人少了,地就顯得多了,出產的糧食也就夠吃了。
而一旦穩定下來,大家夥兒可勁的生孩子又不死人,那可不就是人多顯得地少,糧食不夠吃了唄。
結果不就是一到王朝末期,各種各校狗屁倒灶的問題就都出來了。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崇禎皇帝很自然的就把目光盯向了大明的周邊和海外——都不是自己家的,隨便禍害,反正大明的百姓們不會關心皇帝禍害了誰,只要他們能吃飽飯就行了。
現在從建奴這裡弄到的金銀珠寶,兩百多個箱子,一個箱子按照十萬兩的價值來算,最少都得是兩千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