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拿到初步的反饋資料時,iBox10的網上預售已經開始,即使必須全款支付,一週後才能陸續發貨,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預定銷量也迅速突破了8萬臺。
相比起來,哪怕同樣獲得了廣泛好評,但PS2在美國開售首日也只有不到5萬臺的銷量,差距懸殊。
然而,這還只是開始。
抵達首爾一天後,新的一週,西蒙也收到了後續的更多訊息。
開放預定一天時間,作為汀科拜爾旗下一款全新產品,iBox10的網路預售創下了一個讓業界震驚的奇蹟,完整24小時,銷量達到驚人的127萬臺,直接進賬3.8億美元。比此前PS2在美國開售一週時間算上主機、軟體和配件等各方面的2.7億銷售額還多了1.1億美元。
只是這份資料,可以想見,iBox10開售第一年,完全足以輕鬆突破1000萬的盈虧平衡線,而隨著接下來硬體成本的持續下降,這款遊戲主機單憑硬體實現盈利,也只是時間問題。
更不要說關鍵的遊戲軟體,這才是遊戲平臺真正的利潤大頭,畢竟遊戲軟體的利潤率,以前需要依靠軟盤或光碟作為載體,再加上倉儲運輸零售等等,研發之外還需要不菲的額外開支,現在,雖然iBox10也安裝了DVD光碟機,但,只要使用者家庭接通了網路,直接透過網路遊戲商城進行消費,不僅自身更加便捷,還使得廠商的遊戲銷售成本也降到最低,毛利率九成以上輕而易舉。
更何況,一臺iBox主機少則三年多則五年的壽命,相比硬體的一錘子買賣,後續遊戲軟體消費可是細水長流。
開售首日預定突破百萬,當汀科拜爾公佈訊息,有關新聞迅速登入各大媒體平臺,成為輿論焦點。
受到最大沖擊的,就是iBox的最直接競爭對手,索尼的PS2。
且不說後續,只是新一週開始,索尼在美國和日本兩地同時上市的股價就隨著鋪天蓋地關於iBox受到熱捧的訊息而出現大跌,4月17日的週一收盤,索尼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股價暴跌了11.4%,本土的東京證券交易所,當天股價也跌了9.6%。
而且,不止是索尼,任天堂、世嘉乃至卡普空等等與iBox平臺形成競爭關係的遊戲軟硬體廠商股價都是大跌,一時間各種愁雲慘淡。
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主推iBox的維斯特洛體系三巨頭,汀科拜爾、伊格瑞特和丹妮莉絲三家公司股價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領銜的汀科拜爾,週一股價漲幅達到4.6%,市值再創新高,衝到6341億美元,一天時間市值就增加了280億美元。
受到這些巨頭的帶動,北美各大股指也是全線上揚,納斯達克指數在去年7月份突破5000點之後,年初的2月份已經突破6000點,4月17日這天,納指以1.3%的大盤漲幅,繼續衝到了6516點高位,距離97年第一次泡沫破裂時的7045點紀錄越來越近。
且不說納指持續創造新高帶來的瘋狂行情,回到iBox的釋出。
面對iBox10的最直接威脅,索尼美國分公司總裁霍華德·斯特林格在接受NBC電視採訪的時候一時失言,表示索尼將考慮起訴汀科拜爾,因為iBox的定價明顯低於成本,構成了傾銷。
這番言論一出,不僅沒有獲得同情,反而很快被打臉。
為何?
先不論索尼在美國和超級地頭蛇汀科拜爾打官司能不能贏這種事,只說索尼的第一代PS主機,當時為了開啟市場,與任天堂競爭,也一度採取了低於成本價的傾銷策略在各個市場上進行推廣。
不僅如此,當下的局面,對於PS2來說,想要確保自己的市場份額不被iBox快速侵蝕,接下來,或許也只有透過主動降價來吸引玩家購買這一條路。而一旦降價,PS2很可能也將低於製造成本。
那麼,索尼到時候該如何自處?
曾經的歷史上,霍華德·斯特林格本該憑藉美國業務的出色表現一路晉升,成為索尼的第一位非日裔掌門人。可惜,因為索尼電影業務的失敗,直接退出了好萊塢,根基在美國的音樂業務也受到了網際網路的衝擊,持續低迷,斯特林格最近幾年只是勉強保住自己的位置。
現在,這番可能堵死自家主機產品出路的言論出口,頓時又給他的職業生涯蒙上了一層陰影。
顯然是反應過來,斯特林格踩雷之後,索尼其他高層面對媒體的採訪,被問及是否會起訴iBox低價傾銷以及PS2是否會主動降價確保市場份額的時候,都採取了迴避態度,甚至更進一步,很快,索尼上上下下好像都被下了封口令,乾脆不再回應任何與iBox有關的媒體探詢。
再說汀科拜爾這邊,iBox的開門紅,除了讓人興奮,還帶來了相當的隱憂。
還是與第一階段只在美國發行的理由類似,全新的軟硬體系統,即使經過了大量的前期測試,投入市場後也不可避免會爆出缺陷。接下來,如果只是一些小問題還說得過去,萬一出現什麼大BUG,難免應了那句話,捧得越高,摔得越狠。
西蒙恰好人在韓國,難免聯想,都有些慶幸,還好iBox不用電池,再嚴重,也總不會爆炸。
嗯。
無論如何,開門紅都是好事,為了迎接一週後4月22日的正式發售,整個iBox團隊乃至汀科拜爾上上下下都嚴陣以待。
韓國,首爾。
不同於此前在中國的走馬觀花,這邊的日程非常緊密。西蒙基本是按照巡視領地的規格在走,畢竟自己的地盤,主人家如果太長時間不出現,很難說會變成誰的。
因此,以扭轉韓國接下來對外投資規劃將重心轉向東南亞為主題,西蒙連續三天與韓國總統在內的政府高層、韓國各家財閥掌門以及維斯特洛體系安插在韓國的諸多代言人進行溝通。除此之外,西蒙還走訪了一些被維斯特洛體系直接或間接控制的企業。
總之就是不斷在韓國精英階層內心持續打下某種烙印:I Own All Of You!
說道控制,原本的時間線上,相比已經被收拾到徹底服帖的日本,哪怕有著駐軍,韓國對美國依舊不是那麼順從的,就像韓國的財閥,雖然失去了大部分企業股權,不得不持續將大筆大筆自家企業產生的利潤貢獻給華爾街,但,各家巨頭的控制權依舊掌握在韓國人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