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後來持續很多年車臣反政府武裝在俄羅斯境內製造的諸如‘別斯蘭人質事件’等一系列恐怖活動。
當然,哪怕不完美,這份決定,對於某人而言無疑也是一個最優選擇。
這也是西蒙最欣賞某人的一點,為了大局,願意取捨,懂得平衡,容忍共存,這其實是一個優秀政治家必備的品質。
政治是真不能走極端的,特別是大國之間。
普通人快意恩仇一下,最多不過伏屍數人,血濺五步。大國之間極端起來,結果將是血流漂櫓,天下縞素。
另外一件事,就是3月25日,美國東海岸,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西蒙組建的全新SpaceX公司試射了第一枚重型火箭,依舊按照曾經的命名規則,獵鷹9號。
距離1998年4月16日SpaceX的獵鷹1號一次性發射成功,時間才兩年不到,進度遠遠超過原時空中的SpaceX。
至於原因,主要還在於這一次的SpaceX團隊,目前依舊處在整合現有技術的階段。因此,無論是此前的獵鷹1號,還是這一次的獵鷹9號,與曾經歷史上SpaceX的獵鷹系列,其實都已經是兩碼事。
西蒙親自飛往佛州觀看了這次發射。
因為這一次的意義很特別,在此之前,SpaceX的獵鷹1號,已經在過去兩年時間發射了17次,其中只有2次失敗,同時,SpaceX團隊還一直在悄然進行火箭回收試驗和重複使用發射。
獵鷹1號的17次發射中,成功實現了7次回收,6次成功地重新發射,其中還有一枚火箭重複使用了2次。
這一次,全新的獵鷹9號,在首次發射的同時,還將進行回收試驗。
另外還會將伊格瑞特公司的一枚影像衛星送入太空。
不過,這只是附帶。
畢竟是第一次,也只有伊格瑞特願意冒風險合作,而且,全新的獵鷹9號設計載重達到30噸,伊格瑞特的這枚衛星還不到兩噸重,無論成功失敗,雙方都能承擔風險,更何況還有保險公司承保。
雖然保險費因此提升了一倍,也無可厚非。
再次的,一次性成功。
衛星順利入軌,計劃回收的一級發動機和兩枚一級助推器都成功降落在預定地點,發射現場因此歡騰一片。
外界這兩年一直對SpaceX的回收試驗充滿了好奇,西蒙始終壓著沒有過多曝光,這一次,也不再掩飾,發射順利成功之後,影片、圖片和相關新聞通稿第一時間登入了各大媒體平臺,很快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西蒙這麼做,是為了給SpaceX團隊足夠的榮耀鼓勵。
不過,就西蒙個人而言,這遠遠還達不到讓人滿意的程度。畢竟就說全新的獵鷹9號,30噸載重,與曾經傳奇的土星5號超過120噸的載重,哪怕成本上有著巨大的優勢,但技術引數差距還是非常明顯。
更何況,西蒙最希望看到的,還是已經悄然啟動的新一代太空梭的研發。以及,第一階段,完成再一次的登月。
相比起來,SpaceX的回收火箭,只能算是輔助。
西蒙的要求是將已有的技術整合到極致,同時將成本壓縮到極致,以便最大程度完成火箭產品應有的輔助功能。
除此之外,最關鍵的,還是太空梭計劃。
直接地面起降,確保達到現有各類載人飛機安全級別的程度下,直抵月球。
實現了這一目標,西蒙覺得,才算是完成了人類探索外太空的又一小步。而且,跨出了這一步,也才能突破航天產業最大的一個限制,只有投入,很少產出。畢竟現階段,大部分的太空專案,終究還是透過各個國家財政補貼的前瞻性科研探索行為。
人類在冷戰結束後為何失去了探索太空的動力,主要也是因為這一原因。
沒有相對比較直接的產出,無法形成持續的利益迴圈,哪怕很多人都明白太空探索帶來的間接收益不可估量,但,事情就是因此無法持續,這也是連西蒙都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