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俠》的公眾關注度一時間再次提升。
恰好,《黑俠》與《蒸發密令》的最後決戰中反派都使用了脈衝武器,限於成本,《黑俠》中脈衝武器看起來如同玩具,而《蒸發密令》的脈衝武器無疑要專業很多。但是,兩相情節對比,《黑俠》的脈衝武器戰鬥既驚險又刺激,《蒸發密令》,除了施瓦辛格咧著一嘴大牙從大腿上拔鋼條,其他也就沒什麼能給人留下太多印象。
突然興起的這股討論,當然還是《黑俠》發行團隊幕後操作的結果。
放在後來,這就是標準的蹭熱度。
官方宣佈成本只有700萬美元的小片子拉扯1億美元的大塊頭,那句話怎麼說的,我弱我有理。
畢竟只有700萬啊。
於是弱者所有的亮點都能被放大,而強者,恰好又失敗了,於是,渾身上下全部都成了缺點。
總而言之,從週五上映開始,首週末三天,因為這股迅速興起的討論,不知不覺又起到了數百萬數百萬美元宣傳費用的意外效果。
週末轉眼過去。
5月27日,週一。
東漢普頓。
清晨起床後,拿到剛剛過去週末的票房報表,連西蒙自己都有些意外。
開畫三天,《黑俠》以1276塊銀幕的上映規模,首週末就斬獲了656萬美元票房,三天館均達到5141美元,而最初西蒙的期待是這部電影完整首周七天的館均能夠達到5000美元水準,就算是成功。
現在,三天館均突破5000美元,完整首周,《黑俠》的館均可能達到8000美元。
這已經算是熱賣水準。
雖然距離館均10000美元的大賣門檻還差一些,但以《黑俠》的體量,館均達到8000美元,已經是一個小小的奇蹟。
單獨看還不明顯。
對比一下,《黑俠》的成功更加明顯。
同樣是上週五上映的‘白頭神探’萊斯利·尼爾森新片《終極笑探》,開畫週末三天票房為1045萬美元。看似比《黑俠》要多,但,這部電影的開畫銀幕數卻是2286塊,接近《黑俠》的兩倍,因此首週末三天館均只有4570美元,比《黑俠》還低。
就如同網路上拿《黑俠》與《蒸發密令》的對比。
其實沒有可比性。
《蒸發密令》再如何,只是首周票房就要超過《黑俠》的北美總票房,《終極笑探》的體量也比《黑俠》要大得多,影片只是製作成本就開啟1800萬美元,相當於兩個半《黑俠》,而新世界影業拿到發行權更是隻用了200萬美元,宣發投入也只有300萬美元。
於是,論回報,只是首週末三天,《黑俠》就收回了總計500萬美元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或許完整首周就能回本並開始實現盈利。相反,無論是《蒸發密令》還是《終極笑探》,院線發行階段實現盈利都不太可能。
而且,《黑俠》的利潤也絕對不算可有可無。
首週末三天656萬,意味著影片本土票房有望突破2000萬大關,只是本土票房,扣除500萬美元的製作和宣發總投入,預計就能實現超過500萬美元的利潤。
新世界影業拿到的還是歐美市場的版權。
這樣的小片子,歐洲那邊當然不會再進行分成發行,肯定是直接賣斷,有著北美票房積累的人氣打底,影片在歐洲直接賣斷,再收回500萬美元問題也不大。
緊接著就是錄影帶和電視周邊。
記憶中的《黑俠》錄影帶在北美可是大賣,只是這方面收入就超過5000萬美元。這一次,哪怕與曾經持平,按照四成毛利計算,又是2000萬美元。錄影帶的毛利其實就是專案的淨收益,主要是區別於後續製片廠整體的稅後利潤計算。
其實票房和其他方面也一樣。
最後再加上電視播放,又是一筆。
再算500萬美元。
不說太長尾的遠期運作,這其實就是未來兩年左右的可預期收益。
總計3500萬美元。
計算下來,一部新世界影業花200萬美元買來的小片子,整體收益其實比很多重磅炸彈還高。
就像《蒸發密令》,以目前海外逐漸統計與北美不相上下的低迷票房走勢,全球票房可能只有1.6億,主要是因為同樣的《木乃伊》海外狙擊,這一次施瓦辛格顯然沒有再創造海外勝過本土的票房奇蹟。
《蒸發密令》1.3億美元總成本,全球票房1.6億美元,預計收回7000萬美元分成,院線發行階段虧損6000萬。
口碑和票房失利,必然會影響後續渠道,未來兩年,可能錄影帶和電視播放加在一起,都不一定能彌補6000萬美元的虧損,更別說產生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