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奧維茨一度雄心勃勃地想要挖空好萊塢其他所有人才代理公司的精華,依靠CAA獨特的打包機制為明星爭取的越來越豐厚的酬勞,這件事原本非常順利。然而,西蒙·維斯特洛出現之後,最近兩年,邁克爾·奧維茨發現自己簡直事事不順,曾經想要攬入CAA的很多客戶,羅伯特·德尼羅、凱文·科斯特納、布萊恩·德·帕爾瑪等等,全部都以失敗告終。
現在,隨著丹妮莉絲娛樂聲勢愈盛,CAA甚至開始被反過來挖角。
CAA的打包策略並沒有過時,反而越發流行,不過,奧維茨也明白這種情況為什麼會發生。
歸根結底,還是好萊塢的資源競爭問題。
前些年,因為成功推出了《窈窕淑男》、《走出非洲》等一大批票房非常成功的打包專案,CAA在好萊塢可謂無往不利。不但成功招攬了大批一線明星加入,涉及到CAA的專案也能夠從製片廠獲得檔期銀幕等各方面的資源傾斜。
然而,丹妮莉絲娛樂的崛起讓CAA很快失去了這些優勢。
因為依靠丹妮莉絲娛樂一系列賣座影片咖位大增的很多非CAA客戶引起了好萊塢製片廠的更多關注,有著更加賣座影片的人氣打底,羅伯特·德尼羅、凱文·科斯特納、桑德拉·布洛克這些明星同樣可以向製片廠索取更優質的資源。
相比起來,旗下明星商業表現明顯不如丹妮莉絲娛樂的電影,CAA在這方面就逐漸淪入劣勢。
現在,丹妮莉絲娛樂的10部電影計劃,一旦全部排除CAA明星的參與,無疑會將這種差距拉得更大。畢竟,這10部電影,肯定會佔盡接下來兩年的最優質檔期、最慷慨的宣發和最豐厚的銀幕數量。同時,誰也不會懷疑又有一批明星的咖位會大幅提升。
此消彼長,CAA的一線明星很可能在一兩年後會被擠入二線。
邁克爾·奧維茨不由又想起近期的索尼收購哥倫比亞交易,作為這次併購案的牽線人,索尼此前也表露出了讓他擔任索尼影視娛樂業務一把手的意圖。現在,併購案基本塵埃落定,索尼卻不再提這件事。
人才代理公司沒有任何固定資產,註定很難做大。
眼看西蒙·維斯特洛、邁克爾·艾斯納、巴里·迪勒等人在製片行業風生水起,名利雙收,奧維茨當然也有著類似的念頭。
結果,還是因為西蒙·維斯特洛。
反覆權衡思索了良久,邁克爾·奧維茨還是重新拿起電話,沒有查詢通訊錄就熟練地撥通了一個號碼。
電話接通,維斯特洛卻不在公司。
邁克爾·奧維茨和那邊聊了幾句,對方只表示會進行轉告,卻沒有幫他轉接電話的意思。
放下話筒,奧維茨正考慮著該怎麼處理這件事,他辦公室內的傳真機就響了起來。
從傳真機裡抽出那頁字,上面只有四個名字:巴里·萊文森、達斯汀·霍夫曼、湯姆·克魯斯、梅格·瑞恩。
紙頁右下角還有一個手寫的‘’標識。
,維斯特洛(esteros)。
稍微愣了下,奧維茨就立刻明白,西蒙·維斯特洛的意思是,CAA必須與這四人劃清界限,雙方的糾葛才能化解。
維斯特洛顯然完全忽略了此前轉入CAA旗下現在已經徹底廢掉的馬修·布羅德里克。
劃清界限,顯然就是要和這四人解約。
只是。
CAA能這麼做嗎?
且不說這四人都是好萊塢頂級的一線大咖,如果為了自保與這四位明星解約,CAA旗下的其他客戶會怎麼看?
然而,短暫的憤怒之後,奧維茨突然意識到,或許,公司旗下的其他客戶並不介意他這麼做,甚至可能期待著他這麼做。
畢竟,巴里·萊文森四個人離開CAA,其他大型人才代理公司顯然不會輕易接收,小型代理公司大概就更不敢招惹丹妮莉絲娛樂,他們只能單幹。
好萊塢單幹的明星並不是沒有。
傑克·尼克爾森這些年就一直遊離在幾大人才代理公司之外,依舊風生水起。當初加入MA之前,羅伯特·德尼羅也一直處於單幹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