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是離開的時候,又下意識在大廳內走動巡睃,發現小丫鬟沒離開,便也繼續堅持。
小丫鬟也再次注意到了不遠處盯著自己的兩人,卻是沒有理會,而是專心與面前剛認識的兩位姑娘聊天,這是莉娜·凱恩和安妮卡·塞特爾。
剛剛她即將參演那部《危機邊緣》導演約瑟夫·尼徹幫忙引薦時得知兩人是好萊塢近兩年大名鼎鼎的兩部熱門偽紀錄片電影的幕後主導,安妮卡·塞特爾今年還成立了自己的製作公司,這次也將與新線合作一個恐怖驚悚型別的專案。
不過並不是偽紀錄片電影,而是常規影片。
話說起來,偽紀錄片電影,這倒是更容易打入好萊塢的一個型別。小丫鬟覺得,如果不是自己明年檔期實在趕不過來,或許參與一個類似專案也不錯,因為成本很低,她甚至可以自己拉投資嘗試主導。
可惜暫時只能想想。
另外一邊,莉娜·凱恩和安妮卡·塞特爾與小丫鬟聊了一會兒,互留了聯絡方式,就不再繼續今晚的應酬,一起向宴會大廳外走去。
離開了大廳,扭頭再次看了一眼,安妮卡就調侃道:“剛剛那中國女孩和你一樣呢。”
莉娜翻了個白眼:“很明顯啊,”說著又反擊:“他女人太多了,多到我好幾次想把你也一起塞過去都沒機會。”
安妮卡只是笑著親暱地挽過來:“我有你就夠了,寶貝兒。”
插科打諢一句,莉娜又道:“派對上推銷他們那個《我在瑪麗狂》點子的法雷裡兄弟,名片你還留著嗎?”
“當然,”安妮卡點頭,說道:“問題是,莉娜,我們不擅長喜劇啊?”
“不試試怎麼知道?”莉娜道:“我們總要突破型別的,就從這部開始,嘖,坦白說,這次《驚聲尖笑》的票房,實在是太讓人意外了。”
莉娜暫時還不想放棄自己的經紀人職業,又想盡可能涉足製片,限於行業法規限制,便讓安妮卡成立了一家制作公司作為外殼,名字也很隨意地直接叫塞特爾娛樂公司。
然後,莉娜這個名義上不能涉足製片的經紀人以當年CAA建立的打包協議機制參與其中,這樣雖然不持有股份,卻可以名正言順地干涉製作公司專案並分享利潤,同時也能繼續推送自己名下的藝人,一舉多得。
其實說起來,這個世界任何國家任何行業,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比如好萊塢經紀人抽成上限是10%,於是就冒出了可以突破限制拿20%乃至30%甚至更多抽成的經理人職業。比如經紀人不能涉足電影製片以免產生利益衝突,於是就出現了CAA的打包協議機制,推送的還是自家藝人,卻可以從整個專案當中抽取分成,倒是與後來高通只授權部分通訊專利卻要從手機廠商整機銷售中直接抽成異曲同工。
當然,前提是你必須擁有核心競爭力。
CAA當年的核心競爭力是旗下的一眾大咖,高通後來的核心競爭力是壟斷的3G乃至4G專利。
再說莉娜兩人這邊,她們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連續《鬼影實錄》和《女巫布萊爾》兩部偽紀錄片電影大爆所證明的個人實力,以及,莉娜與某個男人的親密關係。
既然莉娜打定主意,安妮卡也直接轉向實際問題,說道:“我覺得他們推銷的點子更像感恩檔的《茶水男孩》,而不是最近的《驚聲尖笑》。”
“那也不錯啊,明天你和他們聯絡一下,先看看劇本,我覺得可以做成一部成年版的《美國派》。”
安妮卡想了下,點頭,又道:“還可以參考一下暑期的《宿醉》,那才是今年真正的喜劇黑馬,只是本土就拿到1.82億美元票房,而且是完全原創,沒有《驚聲尖笑》的人氣基礎,真是讓人驚歎。”
“既想做《宿醉》又想做《美國派》,那你也太貪心了,”莉娜笑著晃了晃安妮卡,道:“我們只要做成其中一個就足夠了,當然,還是等我們看到劇本後再詳細討論。”
兩女說著來到酒店樓下,莉娜的侍從已經把車停在路邊。
上了車,返回上東區莉娜利用自己作為西蒙女人特權要來的臨時別墅居所,兩個姑娘一起洗過澡,來到這處上東區獨棟的四樓主臥,趴在大床上,繼續討論這次與新線合作的專案,直到時間過了十二點,才一起睡下。
第二天早早起床。
臨近聖誕節,還從西海岸飛來紐約,可不只是為了與新線的專案洽談,莉娜上午還要去漫威那邊,與負責執筆《斯巴達300勇士》的弗蘭克·米勒討論這部漫畫的創作細節。
西蒙當初拿出這個創意計劃交給扎克·施耐德作為《生化危機》後的下一個專案,當時叮囑莉娜可以在漫威尋找人代筆先把漫畫版創作出來,一番接觸後,非常巧合又有些理所當然地,在漫威工作多年的《斯巴達300勇士》原作者弗蘭克·米勒表示了興趣,雙方一番接觸,很快敲定。
莉娜上午去漫威那邊,安妮卡則是分頭趕往新線,進一步洽談雙方即將合作的青春恐怖片專案。
這次不是偽紀錄片電影,因為莉娜牢記某人的教誨,偽紀錄片電影終究只是非主流,想要在好萊塢有所作為,還是要專注主流影片。
同時,這次的專案也沒有再向某人求助,而是莉娜自己淘來的劇本。
故事講述一個小城高中的連環謀殺案,說起來恰好也有點當年《驚聲尖叫》的意思,不過這次不是變態殺人狂,而是惡靈附身殺人事件。涉及其中的幾位男女主角為了避免被惡靈一個個幹掉,努力尋找真相。
總的來說,主打恐怖血腥,很能刺激腎上腺素的那種。
說白了,好萊塢的青少年恐怖片基本就是那些套路,只要做的不是太爛就能賣得不錯,可謂長盛不衰,因為這一型別有著相當穩定的受眾群,那就是精力充沛喜歡刺激的廣大北美青少年群體。
至於這些影片是否會導致模仿犯罪,那就不是大家關心的事情了。
好萊塢類似的官司並不是沒有,但也從來沒聽說過哪家電影公司因為觀眾模仿引發的訴訟而倒大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