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真的嗎?”小丫鬟嫻熟地學著西方人表現出驚喜表情,待謝伊再次確認,連忙點頭:“那真是太謝謝你了,謝伊先生。”
“不客氣,范小姐這麼年輕就在中國取得了那麼耀眼的成就,我也很期待你與新線的合作。”
站在旁邊的傑尼·萊森伯格等雙方相互客氣一番,也沒有立刻走開,而是隨口問道:“鮑勃,剛剛那兩位在向你推銷什麼點子?”
“類似《週六夜現場》的那種惡搞段子喜劇,名叫《我為瑪麗狂》,”謝伊從小丫鬟身上收回注意力,轉向萊森伯格,道:“那兄弟倆參與過《宋飛正傳》的編劇,功底不錯,如果能走大銀幕的話,我還是挺心動的,問題是,你知道的,我現在只負責DHO和百視達兩個渠道,雖然總部那邊也給了我一些院線名額,但還是要用在重點影片上面,只能遺憾。”
萊森伯格點頭表示贊同,又帶著調侃地笑道:“不過,惡搞一下《猛鬼街》,我覺得真是個不錯的點子。”
“呵,你就別拿我開玩笑了,”謝伊這次倒是沒有皺眉,而是跟著笑道:“我可捨不得,而且,《猛鬼街》和《驚聲尖叫》的情況還不一樣,《驚聲尖叫》已經完結了,《猛鬼街》年初的重啟票房可是很出色的,我們已經在籌備又一部續集了。”
小丫鬟在旁耐心聽著兩位大佬談話,偶爾插一句嘴,倒是跟上了兩人的話題。
大家討論的核心焦點,正是此前12月11日上映的那部《驚聲尖笑》,惡搞當初同屬于丹妮莉絲賣座系列《驚聲尖叫》的一部青少年恐怖喜劇。
當年的《驚聲尖叫》,第一部1988年萬聖節上映,到今年恰好10週年。
丹妮莉絲也正是使用10週年這個噱頭進行主要的前期宣傳,畢竟十年下來,已經算是積累了一定的情懷。
不過,影片上映之前,無論是丹妮莉絲內部,還是業界媒體,對於《驚聲尖笑》都秉持看衰態度,認為這樣一部電影別說達到當年《驚聲尖叫》的成績,哪怕想要企及感恩檔亞當·桑德勒的《茶水男孩》都是奢望。
同樣是大片圍繞的環境,《茶水男孩》11月20日上映,首周2378萬美元之後,根據後續走勢,業界普遍預測那部電影有望衝上本土8000萬大關,這樣只是依靠北美上映就收回了4000萬的製作和宣發總成本並小有盈利。
相當出色的一份成績。
因此,大家在《驚聲尖笑》上映之前,基本都覺得這部好聽點是賣情懷難聽說就是炒冷飯的惡搞喜劇,類似的市場環境,肯定不如《茶水男孩》。
結果出乎所有人預料。
12月11日開畫之後,《驚聲尖笑》簡直一路飄紅,上映七天,頂著同期的另外兩部競爭對手以及餘力猶在的感恩檔一眾舊片壓力,首周竟然斬獲了高達5567萬美元的票房,跌碎了一地眼鏡。
哪怕是遠在澳洲的西蒙聽到訊息都忍不住確認了一下資料的真假。
然而,事實確實如此。
新世界影業團隊一番手忙腳亂地跟進調查之後,才算大致確認兩點原因。
首先是影片本身劇情確實很出色,哪怕是惡搞類的爆米花,能讓人笑到肚子疼,顯然也是非常出色的爆米花。
其次,情懷真的很好賣。
當年的《驚聲尖叫》,可謂丹妮莉絲逐漸積累一定實力後襬脫其他製片廠獨力發行的第一個賣座系列,大獲成功的同時,整個三部曲,也幾乎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十年後,專案以一種惡搞的方式重啟,即使會讓少數影迷反感,卻也吸引了大部分人的關注。畢竟對於普通人而言,無論是恐怖還是搞笑,終究都屬於爆米花型別,因此不會覺得丹妮莉絲自己惡搞一下自己的經典恐怖系列就無法忍受,反而好奇與期待更多。
兩大因素相加,結果造就了《驚聲尖笑》上映首周狂攬5567萬美元票房的盛況。
說是奇蹟一點都不為過。
要知道,這還是同期對手和感恩檔一堆舊片夾擊下的票房成績,可以想見,如果能有一個競爭更寬鬆一些的檔期,《驚聲尖笑》首周票房再衝高一些達到6000萬都不是沒有可能。
無論如何,5567萬美元的首周,已經是大部分重磅炸彈都無法企及的票房成績,而且按照與院線方簽署的票房階梯分成規則,只是首周,就讓丹妮莉絲基本收回了2000萬美元的製作加同樣2000萬美元的宣發成本,次周開始就進入盈利週期。
另外,剛剛過去的12月18日到12月20日週末三天,《驚聲尖笑》同比跌幅在《自殺小隊2》的強大壓力下,依舊保持為39%,預計完整次周跌幅將控制為40%左右,這意味著影片北美總票房不僅能輕鬆跨入億元票房俱樂部,還有望向更高的1.5億美元目標衝刺。
不僅如此,此消彼長的北美電影市場,《驚聲尖笑》的出色成績,不可避免對同期其他影片形成了狙擊。
比如《茶水男孩》。
如果沒有型別相似或者哪怕相似票房表現要平庸一些的《驚聲尖笑》,《茶水男孩》肯定會在聖誕檔平穩地再次收割一波,最終實現本土8000萬目標。
因為《驚聲尖笑》的出現,《茶水男孩》在本該即使不反彈也只會微跌的12月11日一週,票房跌幅卻是高達41%,這樣一次深跌下行走勢,直接打碎了《茶水男孩》的8000萬之路,預計本土總票房將縮水到7000萬左右。
總而言之,《驚聲尖笑》的這種黑馬式表現,引發的話題熱度甚至不比上週五開畫的《自殺小隊2》差多少,畢竟《自殺小隊2》賣座是理所當然的,剛剛過去的週末三天票房資料出爐後,預計首周破億的成績,同樣理所當然,失敗了才會成為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