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趕來芬蘭,就是親自與諾基亞的管理團隊討論上市問題。
諾基亞無論是發展速度還是財務資料,對於各大資本市場來說,都是最優質的ipo物件,尋求上市的問題不大。
關鍵還是ipo時的估值,以及出讓多少股權的問題。
對於西蒙而言,自然是讓出越少的股權越好,不過,如果發行股份的數量太少,很可能達不到這次ipo的真正目的。如果發行股票數量太多,又難免心疼。
畢竟,現在的諾基亞,ipo估值大概也只有20億美元左右。
這樣的估值在很多人看來已經非常可觀,西蒙卻清楚,記憶中2000年前後的新科技浪潮巔峰時期,諾基亞的市值可是一度接近2000億美元的。
20億,對2000億,現在讓出1億美元,可能就意味著幾年後賬面損失100億美元。
更何況,因為維斯特洛體系自身資金儲備足夠充足,諾基亞也根本不需要對外融取太多資金。
經過週六一整天時間的考慮,西蒙最終還是決定,將發行新股的比例確定為20%。
以諾基亞此時20億美元左右的估值,發行20%的新股,可以融資4億美元,不過,如果按照西蒙記憶中諾基亞2000億美元的巔峰市值計算,這份股權,就意味著400億美元。
當然,事情也不能這麼算。
如果繼續保持諾基亞的完全私有化,不將這家公司的利益與歐美各國資本捆綁起來,接下來,在各方的打壓下,諾基亞很可能無法在達到曾經的巔峰。
因此,這20%的股份,其實還只是一個開始。
西蒙計劃未來一些年逐漸減持諾基亞的股份,只追求保持51%的絕對控股就足夠。
因為歐洲各國相關法律的差異性,這次的諾基亞,西蒙並不打算啟用如同美國線上和思科那樣的多重股權結構。
實際上,大概是記憶中諾基亞的轟然倒塌給西蒙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並沒有永久控制這家公司的念頭。
或者,西蒙沒有永久控制維斯特洛體系內任何一家公司的念頭。
興衰更替,這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任何一家企業,即使曾經再輝煌,也逃不過這種宿命。
因此,對於維斯特洛體系內的公司,無論是微軟、思科、美國線上還是好萊塢的丹妮莉絲娛樂,只要發覺一家公司開始衰落,西蒙就會盡可能提前退出,同時將資本投向新的領域。
另一方面,這次雖然決定在英國的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在與諾基亞管理團隊的討論中,西蒙也準備了北美的路演計劃,打算邀請北美的資本進入倫敦參與這20%新股的申購。
週六在芬蘭呆了一天,商定了諾基亞ipo的大致方案,西蒙當天晚上就飛往義大利佛羅倫薩。
主要框架確定,後續的事情,將有詹姆斯·雷布林德以及維斯特洛公司的團隊負責跟進,從最初的ipo申報到最終的掛牌,預計將會歷時半年時間,預計下半年的8月份正式完成。
佛羅倫薩。
時間是週日清晨。
索菲亞·費西率先醒來,輕輕脫開男人的懷抱,進入浴室,看到鏡子裡自己脖頸間的一顆顆草莓,既有些無奈嗔怨,心底對於男人痴纏她的身體卻又帶著一些滿足感。
親自準備好早餐,男人也完成了例行的晨練,一起坐到餐桌旁。
2月底1993年的四大時裝週就將陸續開幕,古馳公司近期一直在緊張籌備即將到來的春季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