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線上的方案上願意為每個使用者每年支付給三家公司20美元費用,按照美國線上8月份整體15萬的使用者數量計算,一年需要支付給三家公司的費用只需要300萬美元。
300萬美元雖然不多,但考慮到美國線上使用者最近幾個月的迅速增長,一兩年後,只要美國線上的使用者數量達到百萬級別,這個數字其實是非常可觀的。
另一方面,如果按照三家公司的方案,雖然他們願意把單個使用者的費用降低到美國線上報價的十分之一,也就是兩美元,但乘以三家公司在東西海岸十多個州接近2000萬的使用者總數量,美國線上只是一開始就需要每年支付4000萬美元的鉅額費用。
而且,三家公司還要保留合約期內每兩年一次的重新議價權。
美國線上前些日子在維斯特洛公司注資奪取控制權時整體估值都還不到1億美元,顯然,三家公司敢這麼獅子大開口,肯定是看到了西蒙這個幕後大金主的緣故。
肥羊不宰白不宰啊。
不僅如此,考慮到西蒙本身對網際網路產業的看好,三家公司還要求對美國線上進行入股。
在西蒙看來,如果能夠簽下這份獨佔協議,哪怕真的立刻拿出4000萬美元,他也樂意至極。待到網際網路產業開始爆發,三家公司絕對會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多麼大的錯誤。
只是,這種心思當然不能表露出來,西蒙更不可能同意三家公司入股美國線上。
於是,這件事糾纏了一個月,到現在都還沒有結果。
珍妮弗顯然記得這件事,點頭道:“我覺得,如果貝爾大西洋三家能夠將單個使用者報價降低到1美元,按照整體使用者數量付費應該更划算一些。不過,這件事和我們收購MCA有什麼關係?”
西蒙說道:“我以前的計劃是,待到美國線上發展到一定規模,聯邦的電信管制再放寬一些,就讓美國線上發起對這些傳統運營商的收購。三網合一,記得我說過這個想法嗎?”
“1984年ATT拆分過程中出臺的電信法案限制長途電話公司、地區電話公司和有線電視公司相互涉足對方的領域。想要讓聯邦解除電信管制,應該是很困難的,”女助理嫻熟地說著,突然明白過來,道:“你打算現在就向傳統運營商發起收購?”
“賓果,”西蒙用叉子輕輕在瓷盤上敲了下,道:“你今天回去就可以開始著手收集這三家公司的資料,包括他們的資產市值、經營狀況、管理層資料以及產業相關的法律檔案,還有,記得保密。”
“我會親自來做的,”女助理點頭,道:“不過,這樣的話,我們可能要籌集很大一筆錢。而且,一次性買下這三家公司也不可能啊,你打算選哪個?”
西蒙脫口而出道:“貝爾大西洋。”
現在的維斯特洛體系想要一口吃下三家公司,無論是在資金層面還是法律層面都是不可能的。
因此,三家公司中,西蒙的真正目標,其實是貝爾大西洋。
貝爾大西洋是很多年後美國僅次於ATT的第二大電信運營商Verizon的前身,業務領域也在美國東部人口密集的賓夕法尼亞、新澤西、華盛頓特區和弗吉尼亞等州,區域人口數量超過美國的五分之一。
當然,貝爾大西洋在三家公司中市值也最高。
即使在海灣戰爭爆發美國股市持續下挫的背景下,截止上週收盤時,市值也超過56億美元。
考慮到30%左右的收購溢價,西蒙想要拿下貝爾大西洋,至少需要準備80億美元資金。算上為MCA準備的70億美元,西蒙這次需要動用的資金體量,整體將達到150億美元,其中大半都需要透過貸款融資獲得。
去年年初完成的雷諾茲納貝斯克收購案在一年半以後的現在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場災難,去年年底美國債務危機爆發後,這一年來都很少再有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併購。
西蒙計劃中雙線操作的這次大規模收購,一旦訊息傳出,絕對會引爆整個聯邦的媒體。
說起來,如果時間足夠,西蒙其實也很想步步為營。
不過,眼下正是美國九十年代經濟最低迷的一段時期,一旦明年聯合國軍乾脆利落地解決了海灣戰爭,聯邦經濟就將迅速復甦。到時候,西蒙再想拿到貝爾大西洋,付出的代價可能會超過百億美元,甚至還可能迎來競購者。
更長遠一些,如果西蒙等到九十年代新科技浪潮的巔峰時期,再根據原計劃推動美國線上的擴張,到時候,涉及到千億美元級別的大型併購,只是政府監管層面的阻礙就要超出現在十倍以上。
既然很多事情已經改變,趁著眼下能夠動用的資金非常充裕,提前開始維斯特洛體系在電信領域的擴張,無疑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