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可不是這麼彈奏的吧?譁眾取寵?那可就太讓人失望了。
停頓只有片刻,呂鄉君的手快速的落在琴絃之上,琴絃錚錚作響,琴音驟然密集了起來。
什麼草木搖曳,水流潺潺,去他孃的空明之感。
彷彿疾風過崗,水漫山坡,山林聳動,波瀾驟起。
曲子還是那首曲子,但呂鄉君奏來與當世之人大相徑庭,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完全拋卻了平緩的曲調,奏的又快又急。
仿若登山遇風雨,行船至中流,可謂是險象環生。
幾息便是一個炸音,好像在勾勒琵琶,琴音漸呈剛健。
也正因如此,每一個音符都清晰可聞,將環境的因素所造成的缺點盡都掩蓋了下來,河岸邊徐徐而過的惱人春風都好像成為了曲子的輔臣。
只半盞茶的工夫,呂鄉君已是面露紅暈,額頭見汗,顯然耗費了許多心神和氣力。
但她那小小的身子彷彿迸發出了絕大的力量,如有一人穩坐船頭,懸於崖上,看似驚險,卻又穩如泰山。
眾人也已被琴音所繫,心神搖動,不可自抑。
即便是李破這種對音樂幾乎無感的人,也皺起了眉頭,心說還真他孃的有點門道,但高山流水……應該不是這個樣子吧?
咱怎麼聽來聽去好像急急要去送死的模樣,真是見了鬼了。
好吧,也不算對牛彈琴,畢竟是智慧生物,能對音樂做出一定的回應。
……………………
琴音來到高昂處,則順勢而下,漸轉低迴,如雨過天晴,風平浪靜。
這是另外一處停頓,卻絲絲縷縷,不絕於耳,沒有明顯的停留便連了下來。
李破從來沒有想到過,音樂能傳遞出如此清晰的情緒,覺得非常之神奇。
後來人在文化上被侵蝕的很厲害,聽到的不是鋼琴,便是小提琴之類的樂器,大家也都在說音樂無國界。
乍一聽上去很有道理,可實際上,音樂作為文明傳承的一部分,又怎麼會沒有各自的特性和界限呢?
西邊傳過來的那些樂曲,其實華夏這裡沒幾個人能與之產生共鳴。
大家既不知其歷史背景,又不能理解其在什麼樣文化程序中誕生,噼裡啪啦一頓彈奏,聽著挺熱鬧,其實很多人都聽的昏昏欲睡,不知所云。
但你若換上夕陽簫鼓,漁樵問答等等華夏名曲試試,即便你不懂其中深意,也能稍稍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這就是文化傳承在其中起著作用。
………………
琴聲依舊迴響不休,叮叮咚咚,彈奏者依舊十分用力,可因為節奏的關係,卻如精靈般活潑跳動,漸漸顯出了喜悅之意。
有如劫後餘生,風險已逝,順勢撫平了人們糾緊的心情。
意到濃處,又是一處明顯的停頓,接著就是一變,山高水遠,境界空明,其到極處,卻又流露出了蕭瑟之感,空山寂寂,水染風寒,知音難覓,良友難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