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隨著權勢地位日重,為了家國之事計,許多事情已經容不得李基由得喜惡的性子去決策。
若是可以,李基何嘗不想時時在家中與嬌妻溫存,以逗弄兒女為樂,而不是需時時顧著這大漢十三州之事。
可眼下大漢局勢發展到了這一地步,便是說整個大漢十三州何去何從,都是李基的肩上給挑著。
武伕力能扛鼎,謂之雄。
智者謀算天下,稱之英。
不過李基同樣也是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對於曾經郭嘉所遭受的委屈,作為老師同樣也看在了眼裡。
過去,潁川郭氏自認為是僅有一郡之地的劉備與李基高攀不起他們;
短短几年再看,潁川郭氏又看我李子坤有幾分像從前?
郭嘉是如何被潁川郭氏欺辱踢出族譜,劃清界限,只能自立一脈的,李基今日的筆鋒一斜,便要讓潁川郭氏如何向郭嘉低頭。
再者,若是完全站在百姓的立場,十個世家豪強屠滅九個,也絕對有漏網之魚。
若是完全在李基的角度看來,那便是天下世家豪強除了利益完全跟劉備捆綁在一起的那一部份,誰活誰死都沒有區別。
這是李基為大漢所設計的滔滔大勢,必然是會拍死一部分經歷了野蠻發展階段的世家在沙灘上。
李基並不是很在乎是什麼世家被拍死在沙灘上。
就跟海浪不會為魚兒擱淺在沙灘,而生出猶豫與不忍停滯不動一般。
毀滅一部分世家,也僅僅是因為有這個必要。
進行一番挑選,而不是隨手抽出一沓,已然是李基足夠的仁慈,不願見一部分行事作風還算不錯的世家就此沒落了。
之所以特意關注了潁川郭氏,也僅僅是因為郭嘉是李基的弟子罷了。
而李基的回答或許還有意地流於表象,但聰慧之極的諸葛亮顯然已經漸漸反應了過來。
去或留,本就在乎李基的一念之差。
李基實際上是將潁川郭氏的去留,暗中交到了不久前從幽州返回壽春的郭嘉手中進行選擇。
李基並不在乎潁川郭氏的悔恨或感激,但與潁川郭氏息息相關的郭嘉或許才會需要潁川郭氏的悔恨或感激,以解年少之時所留心結。
“奉孝師兄若知老師的良苦用心,必會感動不已。”諸葛亮滿懷感慨地說著。
“貧嘴。”
李基沒好氣地道了一句,讓諸葛亮將那些已標為“去”的世家豪強整理出來,然後將暫緩判斷的那部分世家豪強留了下來。
這一部分,李基還需根據錦衣司的情報做進一步的考量與判斷。
儘管於大勢而言,去留哪一部分的影響都不大,但李基自然是想要把事情做得儘量的妥當,免得給後人還留下些明顯的禍患。
當然,如何“去”?
這也需要辦得相當的妥當,以免落人口實。
而諸葛亮也趁機開口道了一句。
“老師,我有一策獻之。”
“哦?亮兒有何策?”李基問道。
“今後將借豫州世家之手清查豫州田畝,為避免豫州世家相互掩護或是串聯造假,何不讓豫州世家往徐州清查?徐州世家則在豫州清查?”諸葛亮提議道。
李基笑了笑,道。
“亮兒此策可行,確能大大避免串聯造假之事,但仍有漏洞,須知部分名門世家的人脈關係可不僅限於一州之地。”
“如此看來,也唯有加強監察了。”
可一想到其中的巨大工作量,諸葛亮都忍不住皺眉。
“亮兒勿憂,且看看此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