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一篇登報的檄文不僅僅是正式對曹操、呂布的宣戰,更意在告知萬民。
所以劉備並沒有大肆引經據典,反倒用的多是些百姓都能輕易理解的大白話,更沒有去煊赫北伐之師的規模,或是於檄文中號召天下義士相助。
這一篇檄文更像是一路相互扶持至今的漢王劉備與丞相李基,在向著萬民立誓,北伐漢賊必勝,興復大漢必成。
可這如此直白質樸的內容,對於萬民而言卻是比堆砌辭藻更能引發共鳴。
報紙所過之處,檄文更是被萬民自發地傳唱,使得人心激盪不已。
丞相北伐了!
民間可謂是一片沸騰。
報紙更是將民間以及朝廷相互間有了密切的溝通渠道,讓朝廷知民間之意,也讓民間知朝廷之心。
就算由劉備重新建立的這個大漢政權方才是第二年,但卻是廣得百姓支援,身處亂世之中的百姓對於劉備、李基更是感激萬分。
這檄文一出,民間非但沒有半點反對厭戰之心,反倒是一片支援鼓舞。
北伐!
一統天下,結束亂世。
正如劉備所言,這不僅僅是劉備的志向,更是萬民的嚮往。
檄文中所言: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劉備表明除卻寧自己餓死或戰死,否則斷然不絕前線的錢糧兵源,李基所述北伐不成絕不迴轉,這其中的心志更是令無數百姓讚歎。
這也讓導致在大漢境內,檄文所過,有如一石激起千層浪。
諸多壯士自發組織前往當地的兵營請戰投軍,更有著許多的鄉里組織鄉眾拿出了這幾年富裕日子裡積攢的餘糧自發地送往縣衙進行捐贈。
這一前所未有的景象,令許多各地的官吏校尉措手不及之餘,更是莫名的生出感動。
有民心如此,大漢焉能不勝?
有民意如此,大漢必是萬勝!
只是未得上命,各地官吏校尉如何敢接受百姓所捐贈的錢糧,又不敢冒然擴軍收納兵勇。
因此,各地官府的文書幾乎如雪花般飄到了壽春,令劉備感動得雙目垂淚設法勸阻各地百姓之餘,又連將此事匯總送往琅琊國告知李基。
當李基收到劉備所送來的這份文書之時,已在琅琊國內初步整軍完畢。
眼下,屯於琅琊國北境大軍足有十七萬之數,後續陸陸續續還會有十萬大軍從各地匯聚而至。
此番由李基所率領的北伐大軍合計為二十七之數,至於關羽那邊率領的荊豫大軍同樣也有二十萬左右。
且即便為了北伐,李基提前疏通了大量河道,透過以水運能大大緩解後勤糧道的壓力。
但縱使如此,為了支撐起兩個方向近乎五十萬的大軍,所需要動員的後勤人員數量也同樣高達五十萬之多。
此刻,李基正與眾將議事,得知有壽春文書送來,也是即刻讓人送了上來。
這一看,李基的神色大為動容,然後又將文書傳閱了下去,讓眾將一覽。
而得知文書內容,人人臉色都不禁生出幾分激盪之心。
李基摩挲著腰間將劍的劍柄,一時反倒明白了項羽自刎烏江的心境,慨然道。
“北伐不成,我等有何顏見大漢各地的鄉親父老?”
旋即,李基的語氣一轉,凜然道。
“北伐,許勝不許敗!”
帳下眾將無不臉色激昂,齊聲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