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仁浦想想都是後怕,眼瞧著天下大定,百姓即將過上好日子,老天為何不開眼吶。
“針對這一災害,臣與水部與兩岸治水官員,經過反覆調查研究,已經確認現今狀況,黃河越堵越糟,必須儘快分流,以減少黃河壓力,避免八百年前的慘狀發生。”
羅幼度對於這個結果並不意外,治水無非兩點,堵或者疏。
上古時期,大禹治水就已經研究得明明白白。
黃河難治的原因在於泥沙,你越堵黃河的泥沙就越積越多。
便如彈黃一樣,壓得越厲害,待爆發之日。
即便是後世都抵擋不住,何況是現代?
真正問題在於怎麼疏,往哪裡疏,這很關鍵。
黃河流域是華夏文化的起源地,黃河兩岸除了鄰著山麓以外,遍佈大量的農田村莊。
為黃河引流,分一條黃河水入海,可不是修一河渠那麼簡單。
而是要修數十甚至於上百條河渠,將他們連線起來,匯流入海。
這漫長的河渠,從哪裡修,怎麼修?
是穿過農田,還是走村莊?
又或者開山破石,繞過所有村鎮農田?
這種情況都需要面臨抉擇。
這也是魏仁浦此番親自考察的關鍵,不可能避開所有田地跟村莊。
以這個時代的科技,做不到逢山開山,遇石破石,關鍵的時候,保大棄小的選擇無可避免。
魏仁浦說道:“臣實地考察過,可以從廣武山北麓走七里河灘,往金堤方向引流,直至橫壠埽。橫壠埽這裡是昔年王景留下的遺址,不過這數十年間,黃河不斷北移,已經空閒出來。我們可以維持現在黃河的路徑,再將此處利用起來,免除大量勞力……”
羅幼度看著手中的手札,聽著魏仁浦的講解,不住點頭,聽到最後,居然與郭河的建議暗合,便將郭河關於治理黃河的考卷答桉遞給魏仁浦。
魏仁浦認真細看,不住點頭,說道:“此人對於治理黃河很有見地,陛下,非常時刻,臣提議將他調入我們特別行動組聽用。”
其實魏仁浦一開始有些反感這個特別行動組,可隨著調查地展開,他發現一群專業的人聚在一起,商討辯論,真的能夠解決很多問題,再加上羅幼度授予的特權,效率遠比之他想象中的更快。
不然一個月時間,他們跋山涉水地探察地形都困難,何況還要擬定方案。
羅幼度笑道:“明日,魏相就能見到他了。”
魏仁浦繼續道:“郭河的疏通路線,也是一法,只是倘若十年,不,五年前提出來,老夫都會認真考慮。只是現在臣惶恐時間不足。黃河南岸南坡平緩、北坡陡峭,塹山堙谷需耗費大量時間。依照郭河的建議,我們至少需要三年時間,方能竣工。”
塹山堙谷?
羅幼度眼前一亮,忙道:“如果有開山,碎石的利器呢?是不是不用繞這一圈,更不用讓廣武百姓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