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運氣吧!」
阿里·木薩最後只能歸功於此。
就在他如此想的時候,一將心急火燎的衝到近處:「陛下,發現了東方大量的騎兵,他們直奔我們來了。」
阿里·木薩、路德維希兩人面面相覷,皆看出了彼此眼中的震撼。
這?
怎麼可能?
他們對怛羅斯的地形遠比李處耘、耶律休哥更加了解,三條攻守的道路早在他們的規劃之中。
阿里·木薩
將中軍的指揮權交給大食國的維齊爾,並非將大權拱手相讓,而是在全域性規劃上,擁有龐大兵力的中軍並非左右戰局的主力,他率領的古拉姆軍、阿斯卡爾軍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此戰雙方的兵力總和近乎二十萬,這種規模的大戰並非一天兩天,一次兩次的失利就能夠決定勝負。
試探,僵持,疲軟,決勝,得一步步來。
東方虞軍長途跋涉,後勤輜重是關鍵。
只要能夠摧毀對方的後勤補給,這場戰役就勝了一大半。
阿里·木薩此次進兵的目的也是打算利用俱蘭草原的廣闊,去東方聯軍的後方搗亂。
然而對方直接找了上來,掌握了他們的行蹤,讓他們一切算計都化為虛無。
「撤!」
阿里·木薩想了想,果斷地拿定了主意,並沒有正面迎擊的意思。並非不敢,而是不願放棄自身的優勢。
他們準備了半年,這半年裡除了聚兵以外,還在怛羅斯周邊要地建造了五十餘堡壘。
東方的騎兵迂迴到他們後方面對的是城池是堡壘,並不能有效的威脅到他們,完全不懼東方騎兵的側翼迂迴,跟東方騎兵死磕,等於進入了對方的節奏。
「我們兵分五路,分頭撤退,在盤鑼谷匯合。若賊人強行追擊,就在阿舒坡整合,在他們體力不濟的時候,與他們一戰。」
阿里·木薩戰鬥經驗豐富,雷厲風行。
三萬騎兵隊分為六隊,向著不同的方位撤退。
得到訊息的耶律休哥,也停止了追擊,從容下令:「讓我們的斥候咬著他們……」
說著對著身旁的折御卿說道:「騎兵作戰,重在馬不在人。人有意志,即便體力不支,猶有餘力,能頑強一搏。馬力到了界限,將無再戰之力。作為騎將,要對各類軍馬耐力有個大概瞭解,以定進退。」
他們現在離阿里·木薩所部有十里間距,重甲騎兵不適合奔襲,以輕騎兵強行追上,會吃大虧。
這種虧本的買賣做不得……
阿里·木薩部六路人馬於當夜黃昏時分在盤鑼谷匯合。
「我們在這裡休息一夜,明日沿著俱蘭山東進,繞遠一點,就不信了,這樣還能給他們遇上?」
阿里·木薩信心滿滿的說道,這個盤鑼谷是他們在三個月前,探查地形時意外發現的。
人跡罕至,也不存於地圖。即便是盤鑼谷這個名字,也是臨時定的,根本不擔心東方能夠找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