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取陽平關之後,馬仁瑀、康再遇立刻兵分兩路。
馬仁瑀率部追殺蜀兵,而康再遇直接領兵直奔興元府而去。
興元府也就是三國時期的漢中一地……
馬仁瑀心知這些蜀地逃兵逃回蜀地八成還會受到收編,再次成為與他們為敵的軍隊。
故而追殺起來絕不手軟,除非投降待俘……
這一路砍殺,便如砍瓜切菜一樣,潰敗的蜀兵幾乎的羔羊一樣,就知道逃竄,根本沒有還手的勇氣。
面對馬仁瑀如此喪心病狂的追殺,王昭遠頭頂上失了三魂,腳底下走了六魄,已經沒有半點抵抗的心思了,就想著往成都跑……
一口氣跑到成都,然後龜縮起來。
但是他一介書生,論及體力哪裡比得上兵卒?
他的親衛見王昭遠這個累贅如死狗一般,癱在地上,還大言不慚地說:“實在跑不動了,誰揹著我跑,給我找匹馬來也行……”
互望一眼,不約而同地一併將他拋下了。
王昭遠氣急敗壞地大叫,聽著身後的喊殺聲,求生的慾望佔據了大腦。
這一刻也顧不得什麼風采,連滾帶爬地往前逃跑。
隨著一股大力傳來,王昭遠滾進了旁邊的田溝,暈厥過去。
恰是如此,王昭遠僥倖逃過一劫。
待王昭遠醒來的時候,只見周邊一片狼藉,並不見中原兵或是蜀兵的痕跡,心中大喜,往西南方向跑去。
王昭遠狂妄自負,近乎愚蠢,可一身學識卻也無庸置疑,蜀地的地理志幾乎倒背如流,看著四周情況,略一思索,便想到這附近有一村莊叫無當村。
據說早年諸葛亮駐紮漢中,無當飛軍駐紮此處,由此得名。
王昭遠又累又餓,跑到了無當村,見村裡家家閉戶,但並未受到兵禍。
他也顧不得那麼許多,敲著村口的一家大門,敲了半晌,無人回應。
又敲了幾家,依舊無人應聲。
王昭遠想了一想,直往村裡走去,見村中有一大廣場,周邊一戶人家門口有口大鐘,大喜過望,知此處定是村長所居之處。
他用力地敲著門,見依舊無人應答,便開口說道:“在下宰相王昭遠拜見……”
他這名聲當真好用,話還未說完,大門就開了。
王昭遠正想開口再說。
屋裡衝出一青年,手中的擀麵杖一棍子就將王昭遠撂倒在了地上。
青年對著地上的王昭遠就吐了口唾沫,罵道:“就你這貨色,還自比丞相?”
別的不說,諸葛亮在蜀地的威望,那是無可比擬的。
“父親,就是這群王八羔子,害得我們村為了餬口賣兒賣女。孩兒將他綁了,找馬將軍領賞去?”
青年叫廖凱是無當村村長的兒子,在半日前,馬仁瑀的隨軍小吏親自來到了無當村,找到了村長,跟他們說明了情況,強調了中原大軍入境只為天下一統,並無害民擾民之意。
蜀地敗卒四散,若村中遇到蜀兵敗卒攻襲,可去軍營求援。
若發現中原兵劫掠,亦可去軍營投訴。
不管做不做得到,中原軍能夠派軍中官吏前來通知,已經表明誠意了。
相比不顧念他們死活的蜀地官員,中原先入為主地就給他們留下了好的印象。
王昭遠悠悠轉醒,環顧四周,發現自己處在一處軍帳之中。
帳內無人,但是帳外卻站著六名衣甲整齊的兵卒,從裝束來看,便知是中原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