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身一人在川蜀生嫁人生子,上了年紀子女雙亡,就跟外孫相依為命,最大的心願就是想看一看老家還有什麼親人。
賀正孝順,一個合計自己這些年掙的不少,索性就全了長輩的心思,領著姥姥出蜀來到了無為縣。
賀正從來沒有出過遠門,不知他的蜀地鐵錢在中原極為廉價,莫說來回的路費,連吃住都是問題。
不得已上了罾山賣苦力,當搬運工,搬運石油。
為了方便,也在罾山村住了下來。
隨著石油的產量減少,賀正眼瞧著就要失業,看著地方愚蠢地開採石油的方式,靈機一動,將自己在老家學來的鑽井技術用在了上面,成功鑿出了地裡的石油。
賀正也受到了無為縣長史的青睞,安排他操作鑽井開採石油。
這鑽井採鹽,鑽井開採石油,雖然異曲同工,終究有點點小的差異。
賀正針對石油的特點,改良了鑽井技術,更加適合開採油田。
這無為縣提供給朝廷的石油數量大幅度提升,羅幼度好奇地過問了一下。
得知了情況以後,立刻下令讓無為縣嘉獎賀正,同時還賞賜他銀錢百貫以作鼓勵。
賀正也因此地位徒然提升,成為罾山村的風雲人物。
賀正心知自己今日的一切都是羅幼度賜予的,對於老村長的提醒沒有任何異議,忙拉著自己的妻子,對著汴京方向,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
**********
汴京!
八方酒肆!
賓客雲集。
搏君人正在說著古代的英雄人物。
所謂搏君人就是說書先生,目的是為了搏君一笑,故而叫搏君人。
這個時代並沒有真正的評書誕生,但已經有不少酒肆茶館為了攬客,請口才好的表演“說話”。
搏君人說的是《十三將士歸玉門》的典故,將那一段歷史故事說的是抑揚頓挫,慷慨激昂。
沒有聽過的是連連叫好,聽過的卻在下方起鬨,“怎麼又是《十三將士歸玉門》,就沒有新故事可說?”
搏君人明顯水平不到家,受到了影響,剛忙道歉甩鍋道:“是張齊賢更的過慢,並非在下只會說這《十三將士歸玉門》。諸公若真若氣不過,可去義塾尋他,迫他儘快寫《忠義傳》。”
搏君人心底也大罵,為何東家還不將新的一期《皇家日報》送來,再下去可頂不住了。
報紙的出現遠比大多人意識中要早得多。
最早出現的記載在唐玄宗開元年間,當時通稱為進奏院狀報,是由各地派駐長安負責呈進奏章和通報訊息的進奏院和進奏官們分別向各個地方抄發的。
後來演變成了《開元雜報》,裡面記載的都是報道朝廷政事,如:某日皇帝親耕籍田,行九推禮。某日百僚行大射禮於安福樓南。某日諸蕃君長請扈從封禪。某日皇帝自東封還,賞賜有差等等……
總之內容空洞,也就一些關係國家大事計程車子會買借來研讀。
羅幼度重新拾起了《開元雜報》,以《皇家日報》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