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百姓不滿道:“如果指的是前朝的那個,嘿……難怪,要給滅國,就是一個昏君,不滅,那是老天不長眼。”
百姓啥也不懂,只是知道罵前朝,屬於政治正確。
年長百姓理所當然地罵起了郭榮。
盧多遜也不接話,又問了兩句自己想知道的,折返回城,找了一家客棧住下。
盧多遜總結了今日的收穫,臉色凝重。
整個曲阜,盧多遜沒有聽到一個說孔家壞話的。
這種情況,極為反常。
尤其是佃農罵郭榮的話,更加毫無道理可言。
郭榮在政治改革上極有水平,也是真的愛民如子,對於民生尤其重視。
在位期間一而再,再而三地頒佈仁政,天下百姓應該感恩戴德才是,怎麼在這曲阜,居然得到了“昏君”這個稱呼,
這其中定有問題。
盧多遜並沒有因為眼前的情況迷了眼睛,反而更加深入地瞭解這一切的緣由。
一點一點,盧多遜摸清了曲阜這和平下的一切利益關係。
一瞬之間,盧多遜都不知應該怎麼形容自己的心情,只能說大開眼界。
盧多遜回到了汴京,立刻入宮面見了羅幼度,呈上了自己調查的結果。
盧多遜的調查極為詳細,寫了老長一份報告,足足有兩萬字之多,包含了曲阜的方方面面。
羅幼度一字一字的認真細看,眉頭一直微微皺著,越看越是驚歎,越看越是佩服,忍不住笑道:“好一個孔家,所有名聲都讓他賺去了。這不去經商,實在是屈才。就這樣,還真有臉討要免稅資格?”
從盧多遜的報告來看,整個曲阜的經濟都是孔家,確切地說是孔子帶動的。
孔子在讀書人心中的地位是超然的。
只要真的瞭解孔子的事蹟,對於那位遊走於戰火中的先賢,開創有教無類觀念的至聖先師,都會懷有敬佩之心。
曲阜理所當然地成為後輩人瞻仰的聖地。
孔家人以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舉辦各種活動。
他們不收任何費用,讓每一位前來“朝見”的讀書人,興致而來,興盡而歸。
孔家人真的那麼偉大?
當然不是!
南來北往的讀書人吃住在曲阜,所有花費都刺激著曲阜上上下下的經濟,影響著縣城的民生。
得利最大的豪紳商賈,自然樂意讓出一些利潤給孔家,讓他們長此以往的舉辦各種活動。
一個巨大的利益鏈,彼此雙贏。
讀書人滿意,豪紳商賈滿意,城中各種小商販也滿意,孔家得名又得利……
這種情況,羅幼度都不好指摘什麼。
畢竟孔家憑著自己的本事,利用老祖宗的影響力,帶動曲阜的經濟,造福地方百姓。
朝廷也是獲利的一方。
就如後世的和尚寺,人家憑本事賺的錢,憑本事開公司,進軍房地產。
能說什麼?
也就吐槽幾句而已。
繼續往下看,看到了關於田地方面的問題。
羅幼度嘲諷笑道:“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