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世,決不允許此事發生。”
羅幼度握著馬鞭,看著劉承鈞赤著身子,跪伏在地,雙手高舉北漢印璽的劉承鈞,低聲囔囔自語。
他率眾上前。
來到劉承鈞面前。
因口中含玉劉承鈞不能言語,由官員念降表!
“罪人劉承鈞,無德無品,上愧於天,下愧於地。今順天命,去宗廟,迎王師……”
劉承鈞聽到“去宗廟”時,忍不住痛哭流涕。
宗廟,在這個時代比生命更加重要。
羅幼度先接過了北漢印璽,接受北漢官員的叩拜,方才扶起了劉承鈞,冊封他為東陽郡公。
北漢至此消失於歷史。
羅幼度也正式踏入晉陽城。
看著規模宏偉的晉陽城,羅幼度忍不住道:“此城可謂雄壯,不知與昔年長安相比,如何?”
他都不願拿汴京相提並論。
汴京的體量,真不足以與這晉陽城相提並論。
除了城池的雄偉,城內的建設只能說是老舊,但街道上跪伏在地的百姓遠比不上中原百姓精神。
宋琪在一旁說道:“臣未見過長安,但應該是昔年長安更勝一籌吧!”
羅幼度道:“我也如此覺得。”
來到了北漢皇宮,北漢的皇宮改建於昔年晉陽宮,規模宏偉。
但宮中建築與街坊相差無幾,都有一種陳舊的感覺。
可見相比江南的李景、巴蜀的孟昶,劉承鈞確實有點點仁主的模樣。
就是資本太少太小,每年還得給契丹送歲幣報平安,難有成就。
羅幼度入城以後的第一時間就命人去尋劉繼業,召他來見,然後才召見掌握北漢大權的一道一僧。
郭無為與繼顒。
羅幼度對郭無為並沒有特殊的青睞,而是正常地寒暄。
郭無為心中大石落下,如他這樣的書生最忌諱的就是名譽受辱。
通敵終究不是一個好的名聲,他不需要別人知道他在逼降北漢中所立功勞,只要羅幼度本人記得就好。
“二位是河東軍政最大功臣。朕想詳細瞭解河東的情況,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無須見外。”
郭無為、繼顒將北漢的詳情細說。
郭無為說的是人口,百姓。
河東在五代號稱出真龍天子的地方,五個割據中原的天子,河東出了三。
這每一代都將河東的人口帶出中原打仗,然後不回來了。
連續三次,再加上連連戰亂,北漢人口嚴重不足。
有一部分為盜,還有一部分躲藏在山中不願意出來。
郭無為道:“周邊大大小小的山賊,大半收服,山中諸多百姓因不滿稅賦過高,不願出山。”
繼顒善於經濟,說道:“河東物產富饒,以糧食、鹽、銅、鐵為主。尤其是銅、鐵,周邊山地,尤為豐富。”
羅幼度閉目沉吟,說道:“朕即下旨,河東至此迴歸中國,無須再向契丹納貢。河東所有賦稅皆與中原一般無二,個別因戰事,酌情減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