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存在許多不願意聽反對話語的人,羅幼度則相反,他知道人力終有窮盡之時,多聽聽不同的話,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這韓通果然是個人物。
羅幼度之前一直以為大周河北邊境安逸是因為自己符彥卿老丈人的威懾力,因為蕭思溫這個留守不喜軍事的原因。
現在看來,韓通所佈置的防線,必然也存著舉足輕重的關鍵。
難怪郭榮如此器重他,讓他來執掌侍衛親軍司,打算用他來代替李重進,與自己、趙匡胤組建新的三司禁軍。
歷史上韓通是唯一一個死在陳橋兵變裡的大周高階大將,就是死在王彥升手上的。
現在他的結局應該會不一樣吧。
這種人才,真要有個意外就太可惜了。
羅幼度深知進攻重要,防守更加重要。
不然秦始皇不會大耗國力的修建長城,歷朝歷代也不會不斷的加固修葺長城。
一套優秀的邊境防線,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毋庸置疑的。
“在防守上,我不及你。步帥,契丹睡皇帝,大約還有十數日即到幽州地界。防備上的事務,關係我軍勝敗,千萬別客氣。”
韓通道:“是在下妄作小人了,定當如此。”
根據韓通設計的軍寨方案,不到十天,幽州城外四方要地已經立起了四座綿延數里的軍寨。
也虧得幽州靠近燕山山脈,並不缺木材。
不然木材都可能不夠他們用的。
在羅幼度建造軍寨的時候,郭榮親率殿前司成功攻破了涿州。
正準備向易州進兵的時候,易州發生了動亂。
眼見王師將至,易州守城校尉郝平在刺史巡視城防的時候,將之擊殺。
然後逃出易州,趕到涿州投軍。
易州刺史陣亡,易州大亂,面對郭榮親臨,易州也跟著歸降。
羅幼度兵圍幽州,郭榮連取二州,北方震動。
那不少壓抑在骨子裡的漢人血性也漸漸崛起。
順州、薊州、檀州先後都出現了動盪,不少基層的漢人將官率部來降。
還有不少漢人百姓,搶了契丹士紳的牛羊馬,趕著牛羊馬來投。
不管是郭榮還是羅幼度無一例外,只要來投者,一律接納而且加以重賞。
就連趕著牛羊馬的百姓,也好好的安排,讓他們去涿州落戶,所搶來的牲口,全歸他們所有。
一來二往,如此事件越來越多,投降的官員越來越大,甚至於薊州刺史都帶著一干心腹跑到了幽州軍營歸附。
只可惜薊州是軍事重鎮,軍權不在漢人刺史手中,不然薊州這一軍事要地就直接歸中原所有了。
這接二連三的投降事件,讓順州、薊州、檀州三州人心惶惶,軍心動盪。
就在如此情況之下,郭榮率著殿前司抵達了幽州城下。
同一時間,契丹的睡皇帝耶律璟也領著十萬皮室軍出現在了密雲古北口。
浩浩蕩蕩的十萬輕騎,從得到訊息,至抵達古北口。
耶律璟只用了二十一日。
這速度不可謂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