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非黑奴湧入西非地區,擁抱自由和文明世界的時候,東非政府對於這件小事其實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畢竟八十萬黑人,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老弱病殘,這顯然已經成了一筆負擔而不是財富,所以將這群黑人送走,符合東非政府的意願。
至於東非將八十多萬黑人往英法殖民地驅趕的缺德行為,東非政府也完全不在意,可以說此時上沃爾特和黃金海岸都屬於被法國和英國放養的狀態,兩國根本就顧及不過來西非殖民地的死活。
當然,八十萬黑人湧入也不會對兩國殖民地的統治造成威脅,真正該頭疼的是其殖民地的黑人保護國和附庸勢力。
可想而知,這突然多出來的八十萬黑人,勢必會在上沃爾特和黃金海岸掀起一股腥風血雨。
畢竟在東非長達二十多年的剝削和壓榨中,這些黑奴早就忘記了野外生存的技巧,而東非給他們發放的的乾糧最多也就吃上個兩三天,三天後,面臨缺糧的黑人,只有兩條道路可以選擇,要麼投靠本地的黑人或者殖民者勢力,要麼直接去搶。
而英法兩國殖民地政府,肯定只能選擇乾瞪眼,八十多萬黑人的口糧,可不是他們能解決的,就算搞物理消滅也不可能實現。
就拿法國的上沃爾特殖民地來說,所有法國人加在一起,也就幾百人,哪怕拿著熱武器,面對突然冒出來的幾十萬黑人,也只能抓瞎。
所以東非政府已經完全可以想象到未來一段時間裡,黃金海岸和上沃爾特將打成一鍋粥。
相對於放生八十多萬黑人的小問題來說,東非政府真正關心的是本國四五計劃,新經濟政策的調整和執行。
在1915年,東非三五計劃正式結束,在過去一年裡,東非經濟可謂取得了輝煌成就。
比東非估計得要樂觀一些,在1915年年底,東非正式清完了對同盟國的債務問題。
因為英法封鎖的日益加劇,同盟國陣營在1915年底再次向東非下了巨量訂單,而這筆訂單的完成,直接讓東非從原本德,奧兩國的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
而在上個世紀,德奧兩國常年穩坐東非第一,第二債權國的寶座,直到本世紀初才被法國超過。
而在一戰爆發前。東非的四大債權國,按照債務總量大小排序分別是法國,英國,德國和奧匈帝國。
德國和奧匈帝國分別排在第三和第四位,如今東非終於第一次實現了對德國和奧匈帝國債務上的逆轉,而距離徹底還清英法兩國債務還需要一段時間。
而去年,東非單單是12月份就向德國和奧匈帝國出口了將近二十萬噸的鋼鐵成品,全面對同盟國鋼鐵出口量達到了四十七萬噸。
這是一個相當不得了的數字,要知道同盟國基本上是不缺煤礦和鐵礦的,畢竟同盟國的四個國家裡,德國煤炭和鋼鐵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奧匈帝國雖然產能不如德國,但用來應對東線戰場也是足夠了,保加利亞國土雖然比較小,但是煤炭和鐵礦也有分佈,奧斯曼帝國就更不需要多說了。
而東非之所以能向同盟國出口如此多鋼鐵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時間問題。
雖然同盟國不缺乏資源,工人勉強也夠用,但是鋼鐵的生產是需要時間的,尤其是德國和奧匈帝國軍工業對特種鋼鐵的需求量相當大。
而從東非採購鋼鐵成品,不僅能節省時間,還能將更多的產業工人分配到其他生產行業,或者乾脆支援前線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