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此一來……
玉帝莫非早就察覺到真相,不僅知道敵人是與佛門息息相關,還早早準備下退路?
相比起李彥的沉吟,三藏顯然不關心玉帝。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或許是曾經的三界之主,現在已是再無威脅。
它的目光穿透迷霧,依舊觀察嚴世蕃的動向,突然道:“那人是海瑞,始祖選擇的取經人?”
李彥也看到了,嚴世蕃剛剛回歸,恰好遇到船隻,其上正是海瑞和他的弟子們。
冤家路窄!
正常情況下,兩者必有衝突,但嚴世蕃見了後目光一動,竟是隱去了身形,主動潛入船隻。
從他沒有被緊箍咒懲戒,就可以見得,這魔頭居然罕見地沒有生出惡念……
“此獠居然如此隱忍?”
三藏甚至想到,如果嚴世蕃搖身一變,成為新的護經人,又是何等荒謬?
以致於它的內心深處都產生一絲動搖,難道自己設想的極樂世間,終究是夢幻泡影,難以成真?
但這絲動搖瞬間消散,三藏重新堅定,注意力轉移:“海瑞所取的《千秋真經》,是始祖用心編撰的麼?”
李彥十分坦然:“不敢當真經,此次取經,與千年前的那場盛會不可同日而語,若論包羅永珍,《千秋經》無法與《三藏真經》比擬,其內更無修真之門,但我確實傾注了一番心血,將治國理念融入其中。”
三藏並無輕視,只是也保持懷疑:“此法當真能助王朝統治,千秋萬代?”
李彥搖頭:“理論上可行,實際上卻是不可能為之。”
“醫國如同醫人,要麼不醫,要醫就要醫本,千秋經便是直指王朝的頑疾,觸及病根,而非旁枝末節。”
“然總有帝皇自私自利,掩耳盜鈴,群臣明哲保身,視而不見,亦是無用,正如此前所言,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卻往往是製造問題的……”
三藏深深點頭:“還是要以緊箍之法,根除惡念,方得極樂!”
“去來自在任優遊,也無恐怖也無愁。極樂場中俱坦蕩,大千之處沒春秋。”
李彥嘆息,倒是就此展開探討:“對於極樂世界的不滅不生,不增不減,清靜安寧,世人盡皆嚮往,我雖性格使然,不喜那等氛圍,但也不會否認這點,可惜此法依舊難為……”
三藏問道:“為何?”
李彥道:“因為世間陰陽清濁有定,安享極樂的同時,必定有幽暗醞釀。”
“你看這宏願界,就是一片清氣,毫無汙濁,然現世的九劫,便是此界內無可抒發的惡念,轉為災劫投入,一味重清抑濁,只會催化出更強大的魔頭!”
三藏堅定地道:“故而要重定三界秩序!”
李彥道:“再是重定秩序,天道恆常,總無變化,除非跳出三界之外……”
三藏笑道:“始祖之力,不正是來自天外,貧僧能有今日所成,亦是拜其所賜!”
李彥搖頭:“這便是誇大了,我若真是無所不能,又為何阻止不了你的所作所為呢?”
三藏沉默下去,暗暗慚愧:“休怪貧僧隱瞞,這卻是不能說了……”
恰恰就在此時,李彥看著海瑞回返的船隻,又問出了一個充滿著矛盾的問題:“倘若嚴世蕃迴歸中土,要與大明天子嘉靖做個最後的了結,在閣下的判定中,是會遭到緊箍清除的惡念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