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時遲那時快,當散落的經書出現在寶閣,一頁頁經文頓時有了靈性,毋須操控,接連飛起,主動沒入對應的寶篋內。
雷音凝視著經書迴歸,眼神複雜:“昔日我佛如來在此滅度,《三藏真經》就是由此飛出寶閣,化作流光散落各地,那一幕小僧至今難以忘懷……”
李彥看了看它:“相比起其他族靈對於原主的排斥與敵意,你在談及如來佛祖時,語氣裡倒是透出由衷的敬服……”
雷音臉色微變。
不待它辯駁,李彥又道:“《三藏真經》乃修真之徑,正善之門,集佛法之大成,可謂如來佛祖的成道之卷,經卷飛出,確實可以當做滅度的一個側面證據,但你可曾親眼看到?”
雷音趕忙解釋:“小僧乃靈族,我族不容於神佛,絕不會替佛祖遮掩!”
“小僧那時剛剛有些懵懂的靈識,只願在佛祖座下聽講,豈敢貿然接近?自是不曾親眼見到……”
“然藏經寶閣亦是小僧本體的一部分,佛祖的氣息陡然衰弱,再徹底消失,緊接著真經飛散,卻是做不得假!”
李彥道:“不必緊張,我並非指責你是靈族叛徒,而是根據喜惡的不同,難免有所偏差,若是佛祖故意做出滅度假象,又當如何?”
雷音並不認可,又不太敢硬頂,低聲道:“那般為之,有何意義?”
“為了開闢新界!”
李彥仰首,透過寶閣的穹頂,看向無窮高遠之處:“此方天地的異變,導致神佛將有三災五衰之劫,再不可與天地同壽,為求出路,玉帝先行,又有老君、佛祖隨後,再開世界。”
“太上被稱為開天闢地之祖,佛祖亦有重定地水火風之力,更何況還有年劫修長,得享無極大道的玉皇大天尊!”
“就目前看來,祂們或許成功了,但又沒有完全成功,新界與舊世依然關聯,難以徹底拋開,尤其是舊世內沉睡的神佛與甦醒的靈性,都要解決……”
“沉睡的神佛如何解決,暫且不提,而為了穩住靈族,玉帝、老君、佛祖偽造出了始祖之靈,實則在它的背後,就是新界的出入口,透過這樣的方式,遙遙監控舊世,不讓我等舊民脫出牢籠,干擾新界……”
雷音聽著,神情不斷變化,澀聲道:“當真如此?”
“目前只是猜測。”
李彥語氣平和,自有一股萬世瞭然於胸的沉穩,即便是這等駭人聽聞的三界大事,也著眼於解決之策:“所以阿彌陀佛的下落至關重要,你對於如來佛祖的瞭解,也將幫助我們堪破真偽,直達三界背後的核心秘密……”
雷音這次回憶得愈發仔細,但想了又想,還是皺起眉頭:“可小僧所知的,也只有這些,佛祖當年是否真的滅度,小僧真的不知!”
李彥問道:“那是何時之事?宏願界誕生之前,還是之後?”
雷音道:“誕生之前,諸佛沒有聲張,由過去未來現在佛主持,離開西牛賀洲,東渡來此,又以佛祖之名,發宏願,度苦海,達彼岸……”
“就在那時,小僧的靈識逐漸壯大,逐步接觸靈山上下的秘聞,最終趁著眾神佛入宏願界沉睡,正式掌控靈山……”
“不過能順利為之,也是由於眾佛的宏願界似是遭了變數,生出無盡迷霧,將兩大洲域與現世分隔,才讓小僧窺得機會……”
李彥一直有個疑問,正好詢問:“東勝神洲與北俱蘆洲成了宏願界域所在,這兩大洲域原本的生靈呢?”
雷音顯然並不關心凡世之人,聞言微怔,才回答道:“應是分散到了諸界之中,渾渾噩噩,不分真偽。”
李彥皺眉:“我經歷過宏願之界,那裡仍是大明王朝,君臣一心禮佛,品性依舊,是為現世投影,不似有真正的生靈陪襯……”
“何況三千宏願世界,即便將兩大洲域的生靈都分配進去,也是遠遠不夠的,半真半假之間,恐怕難度更大……”
“除非有一主域,生靈為真,其餘諸界映照投射,生靈為假!”
雷音緩緩搖頭:“並無此等界域,三千宏願界不分主次,便是眾佛陀所願的世界,若未抵達彼岸,亦與其他神仙無異。”
李彥沉吟片刻,將關於生靈的話題暫且放下,又問道:“觀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是在此之前消失的,還是在此之後消失的?”
雷音道:“這兩位的菩薩各有道場,不在靈山修持,小僧亦無法斷言前後次序,不過佛祖滅度之後,文殊普賢菩薩都有現身靈山,這兩位菩薩卻是再也沒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