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想走海路,所要付出的成本就大上很多了。
一般的家族還承擔不了。
而鄭家,作為這條道路之上的領頭者,也給了某些家族很多切實的真誠的幫助,使得這些家族順風順水地踏上了這條血雨腥風之路。
鄭家的開拓團利益根本點在倭國,而司家與徐家的聯合開拓團,如今正在爪哇肆虐呢!
蕭誠現在最需要的,便是穩定。
只消穩定了,朝廷制定的政策才能落到實處。
政策落到實處,才能產生實際的效果,才能讓國家一點一點的真正的富起來,才能讓兵馬一天比一天的強大起來。
大宋與現在的遼國相比,無疑只能算是一個小弟弟。
但只要小弟弟足夠堅挺,就像是一枚倒立在地上的鋒利的鐵釘,遼國這隻龐大的天殘腳在踩下來的時候,就要認真地考慮會不會被鐵釘子將腳扎一個對穿。
蕭誠現要要做到的,便是這一點。
然後,才能談到北伐。
中國歷史之上有很多被吹噓的盛世,可即便是這些盛世,也是有著大批的人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
糧食,永遠都是不夠的。
有時候所謂的豐收,也不過是一隅之地而已。
放眼全境,眼下出產的糧食,還遠遠不足。
別看眼下江寧附近的數十個大倉裡都裝得滿滿的,糧價也被壓回到了不到十文錢一斗,但在很多較遠的地方,照樣有人吃不起。
因為道路交通的原因,即便有糧,也運不過去,運過去了,價格也上漲到窮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程度。
窮山惡水出刁民。
吃都吃不飽了,要餓死了,不造反還能幹什麼呢?
所以糧食,一直便是蕭誠最為關注的點。
生產出更多的糧食,改良更多的農作物,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農為根本,無農不穩這些經驗,是歷朝歷代用鮮血和生命總結出來的經驗。
可是江南之地,因為絲紡織業的利瀾太大,大量的農田被改成了桑田用來種植桑葉,養蠶紡絲織綢,這已經是不可更改的事實了。而江南缺糧又會推高整個大宋的糧價,所以蕭誠只能將把目光盯上兩湖,兩廣。
湖廣熟,天下足,蕭誠可是牢牢記著這幾句話呢!
只是眼下湖廣雖然已經在被大力開發了,但是距離他想要達到的湖廣熟,天下足這個目標,可還是天差地遠呢!
比起北方那些豪紳權貴們拼命地兼併土地導致大量農民失地不同,在這些地方,其實還有大量的土地沒有被開墾出來。
這些地方現在最缺的不是土地,而是人丁。
所以現在蕭誠在這些地方的土地政策就是,鼓勵大家開荒。
鼓勵有錢人家以大農莊的形式來佔有這些土地。
大宋的農業稅,一直都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