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技巧程瀟都會,而且因為年齡的關係能做的更好。
起勢之後女孩順勢做了一個快速的旋轉,兩隻手臂一上一下隨著身體的旋轉,舞出一個圓形的曲面,如同盛放的花瓣。
中國舞的旋轉技巧,以擰傾形態的舞姿結構為主,與芭蕾舞中的旋轉有很大不同。
芭蕾都是直體的,大都在額狀面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和塑造形象,因此,動作長而舒展,延伸感強。身體,手臂,胯部的帶動都非常明顯,旋轉靠的是全身的協調。
而中國舞的旋轉,是身體形態在擰、傾狀態的舞姿造型上的旋轉,特別是“傾”的平衡重心上的旋轉,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注1)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
所以中國舞的旋轉動作包含婉轉中的修長,急帶騰空中的延續,以及旋轉螺形的變化,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舞蹈技巧。
而且這種技巧很難。
旋轉需要保持身體重心的穩定,而中國舞旋轉的時候身體是傾斜和擰著的。在這種情況下還要保持住重心和平衡,需要很強的核心力量,對腰腹和背的肌肉力量要求很高。
程瀟能夠表情輕鬆流暢連貫的完成這種旋轉,表明她的核心力量很強,基本功非常紮實。
旋轉的過程中,隨著女孩腰部的逐漸彎曲,旋轉的軸心發生了變化,從一開始的豎直漸漸變成了水平,從雙腿和軀幹的旋轉,變成了腰部翻轉帶動的旋轉。
那朵絢麗的花朵開始在風中歡快地搖擺,產生了極為豐富的動態視覺效果。
這是中國舞中獨有的翻身技巧,種類樣式之多,變化之精彩,是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所無可比擬的。
作為中國古典舞中獨特的技巧形式,翻身是以腰為軸,身體在水平線傾斜狀態下的翻轉。動作自始至終貫穿著擰、仰、俯和旁提的形態,這種技巧形式充分體現了古典舞的審美特徵和動作特點。
而且翻身用各種不同的速度和節奏,不同的連線,不同的性格,產生不同的藝術感官效果,從而可以表現各種不同的感情和情調。
慢速的連綿不斷的翻身,可以表現一種纏綿悱惻的感覺;而快速的翻身,則有種乾淨利索或輕快俏皮的感覺;急速有力則顯得英武剛健。。。
程瀟的旋轉和翻身動作,從站立姿態一直到地板動作,手臂,手指,甚至腰身,雙腿都在不斷的變化,她用一連串高難度的組合動作,把各種旋轉和翻身的技巧都展示了一遍。
易浩彥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其中甚至有一些類似鷂子翻身和鯉魚打挺的武術動作!
讓他看得目瞪口呆。
最後的收尾也很漂亮。
女孩右腿站定,利用慣性讓上半身順勢上揚,雙臂和左腿從兩個相反的方向同時上抬,
反弓的上身,修長的手臂和另一條高高揚起的腿,在一瞬間構成了一個漂亮的圓環造型,而直立的右腿則穩穩的站住,結束了這一連串的旋轉。
一瞬間,從動態到靜止,舞者的狀態有一個劇烈的變化。
這也是中國舞的特點。
因為傳統民族音樂很少象西方流行音樂那樣強弱相同、有規律的勻速、脈動式的節奏,一般表現為彈性節奏和點線結合的特點。體現在節奏上多為附點(抻——趕)或切分(趕——抻)或是兩頭抻中間趕,或是兩頭趕中間抻,或是緊打慢做,或是慢打緊做等等。
動靜之間的變化特別多樣和複雜。因此,舞蹈動作的節奏一般也是如此。注重則柔、動靜、緩急、放收、吞吐……抑揚頓挫、點線結合等,有種獨特的動律特點和韻律感。
而且剛剛收尾的姿態也非常典型。
中國舞的舞姿非常豐富,具有高度的雕塑性。不僅是一種富有表現力的舞蹈動作,也使跳躍、旋轉與翻身等技巧具有強烈的雕塑性。要求腿部、軀幹、手臂、頭和眼睛(視線等動作有高度的協調性。
這種一腿靜止,另一條腿在空中運動形成各種姿態,是中國舞的常態。
要完成這種動作,腿與上身都要有很好的控制能力,這種控制能力是舞蹈中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
程瀟完成的很穩。
而且,這並不是她要展示的全部。
——————————————
注1,子午相是對京劇舞臺上人物造型的一種要求。夜晚的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白天的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子午”就是一個在白天,一個在晚上,而又遙想對稱的意思。子午相就是要求演員在亮相的時候,面部、眼神、胸部、雙臂、腿腳的擺放位置應處於不同的方向,而又能互相映襯,從而達到平衡。
從美學上說就是在參差錯落中求平、求順、求美,而忌諱絕對均衡式的呆板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