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風骨,造就了我們華夏的脊樑。
因為揚州十日是史可法帶領正規軍打的,是一個政權面對另一個政權的鬥爭,雖然也很了不起,但這是你官府的職責;
但江陰八十一日就不同,這是一個城市裡的普通百姓自發的抗爭,在一個退休的典史閻應元的指揮下,抱定犧牲的決心與幾十萬清軍作戰,全城九萬多百姓最後僅存五十三人。
江陰八十一日這樣的故事滲透了我們的思想和理念,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些人(江陰百姓)才是民族的脊樑。
這個時間點,反清沒毛病!
同樣這個時代大明是爛攤子了,南明的的掌舵人無論是史可法還是馬士英沒想著收服北方,這倆人除了道德上有高低,執政能力沒啥差異,甚至馬更高一籌。
他們的定策都是妄想聯擄討賊,藉助韃子的手消滅流寇,然後他們佔據富庶的江南,繼續苟下去。
特別是派出議和使團,多爾袞給史可法去信,史可法甚至都不敢語氣強硬一些,起草回信的進士語氣很強硬,然後史給改了,自我安慰說不要與韃子爭口頭之利。
在對待吳三桂的問題上,多爾袞信中屢次提及那是他的狗,然後史回信說吳是他的人,在執行大明官員帶領韃子滅賊的策略,這都是南明上下一廂情願的想法。
真的是什麼底牌都沒有,也好意思天天做夢跟人家談判?
無論是史還是馬都殉國了,他們拯救不了爛透了的大明,也拯救不了他們嘴裡受苦受難的百姓。
我查閱資料的時候確實是有點鬱悶,就不想走朝廷內部鬥爭這條線了,索性安排豬腳去山上當麻匪,下山搞事情。
沒錯,當麻匪匪,我們就要當世界上最大的麻匪!
(聽說川人愛說疊詞詞,是嗎?)
拿起刀來吧!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麻匪在秦祚明的帶領下,聯合百姓跟大明的黃老爺們鬥,跟韃子打生打死,跟諸如佛郎機的人打海戰,爭海洋控制權!
保明就保明的國號了,日月重開大明天!
其餘的莫不如砸了,重起爐灶,換秦為大明掌舵人。
我特別喜歡艾公那句: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希望這本書鋪開了後,能呈現給大家熱血的一面。
凌晨12點上架,萬字更新,求訂閱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