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人,是生靈,就有關係。
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就有關係。
他截教家大業大,萬仙來朝,此時不知道有多少三代弟子、四代弟子以及外門弟子是從人族選出,而且,在殷商為官。
他其中的一個三代弟子直接就是殷商的太師聞仲,這等糾葛之下,截教怎能置身事外?
不說截教。
卻說在崑崙山外。
兩位凡人前來拜師。
元始得了封神榜正思如何開啟封神榜,正好有這兩人前來拜師,他便心中一動,這二人都是凡俗人族之中,正好生在這封神一事將開之際,拜師他門下,豈不正是天意使然。
於是,他便將二人全都收下,但執掌封神榜只需一人便可,元始也不急,教南極仙翁教授二人仙道修行,實則默默考察二人德行。
發覺姜尚生性敦厚老實,那申公豹卻是個喜愛搬弄是非伶牙俐齒的人,不合他闡教清修性格,很是不喜,便心中已經有了屬意人選。
姜子牙和申公豹拜師崑崙學道四十年,闡教崑崙山聖人福地,何等洞天靈山,姜子牙修行四十餘年,居然還未能成仙,可見其資質之差。
不過,闡教中人也並不介意,只是他自己時常嗟嘆蹉跎,修道四十餘年,長生未得,卻已經有了古稀之貌,鬚髮皆白。
這一日,元始將姜子牙叫來,道:“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享受人間之福,今成湯數盡,周氏當興,又逢三界定鼎封神大事,你於為師代勞此事,開啟此劫,下山扶持明主,身為將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餘年。”
姜子牙聞聽此言,心中一震,雖然往日都是如此想,卻從沒想到真有被逐下山的一日,連忙哀求道:“弟子真心修道,縱然仙姿不夠,也願意苦熬歲月,望老師大發慈悲,讓弟子繼續留在山上罷。”
元始道:“你命數如此,我等闡教,當順天而為,不可執拗。”
南極仙翁在一旁勸道:“子牙,這是你的天命,代天封神,而且功成之日,也未嘗沒有再上山的一日。”
這闡教門人都在玉虛宮中侯列,紛紛相勸,姜子牙心中長嘆一口氣,道:“既是天命如此,子牙領命。”
這般眾仙人各自散去,姜子牙出了麒麟崖,也沒行囊下山去了。
他卻不知道,在他下山之路上,申公豹雙目緊緊盯著他,目中閃爍異色。
他心中憤懣不已:“我與此人一同上山,此人資質更低劣不堪之極,緣何他能執掌如此大事?”
不過,他卻不敢直接向元始去抱怨分辨,只是內心恨道:“好啊,我就看看你究竟好在哪裡,大家都是同道,咱們就來比一比,你輔佐那一家,我必跟你相左,倒教這闡教上下都看看,我申公豹才是這最適合執掌封神之人。”
他雖上山時間和姜子牙相同,但是而今修為已入天仙之列,而且,他還不似姜子牙那般滿日苦修,時常遊遍三山五嶽,對洪荒眾仙人多有交情,今日,竟然被平日一直比不上自己的姜子牙執掌了這等天地大事,內心如何能夠平靜。
而這一切,都落入了始終在關注著申公豹的一雙眼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