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西涼董卓受大將軍何進與袁紹暗召入京後,廢除天子,殺太后,霸佔龍床,攪得朝野怨聲載道,也令天下諸侯紛紛起兵,往京城勤王而來。
時曹操發矯詔,袁紹受之,以廣佈天下,邀請了一共十八路諸侯討董。
這十八路諸侯分別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驍騎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
每部諸侯大都傭兵數萬,其下又有許多小州郡縣紛紛響應,諸如劉備一類,雖兵不足五百,亦參與到了其中。
而今,十八路諸侯會於陳留。
大營之中。
十八路諸侯陳座列位。
曹操掃視席間眾位,此刻開口,道:“諸位,此番我等乃是一共十八路大軍,然不可無主帥調遣,否則易被一一擊破,當由諸公間推舉出一位盟主,統率這三十多萬大軍。”
他雖然不信李小道說的會盟必然失敗,但此刻也不由上了一份心,因此,直接開門見山,卻是想的由一位盟主統率,當不至於大軍渙散,也能扭合力量。
此時的他畢竟還是那個尚且真心想要匡扶社稷的人,並非以後的那個絕代梟雄。
聽聞此言,席間的十八路諸侯紛紛動色。
坐在席末的一位黑臉針須壯漢,推搡了身邊的一人,偷偷道:“咱大哥是中山靖王之後,漢室宗親,這盟主……”
劉備連忙按住張飛,低聲道:“三弟休得胡言。”
張飛悶聲哼了哼,不再說話,他也知道自家兄弟三人兵寡將少,這番只是過過嘴癮。
且說,席間一位身著華貴衣袍的矮小男子,此刻聞言,暗思道:“我袁家乃四世三公,我袁術此次又是率兵最多,盟主之位怎麼也該輪到我坐。”
那孫堅卻是朗笑一聲,道:“依我之見,曹孟德乃是此次傳詔之人,就不要推辭了,盟主之位你來坐就是,我們都沒什麼意見。”
誰知,孫堅此言一出,不說袁術臉色黑了,便是其他許多諸侯也是面色陰沉。
什麼叫“我們都沒什麼意見”,你孫文臺有何資格代替我們做主。
立即,就有北海太守孔融搖頭道:“文臺此言差矣,盟主當是由一個聲望德行具足的人勝任,方能讓人信服。”
孔融是孔聖人之後代,也就是“孔融讓梨”的那個主人公,聖人世家最為注重禮教,而曹操的祖父是宮內宦官,在他看來,怎麼能由一個宦官之後來坐盟主,傳入史冊豈不被後世貽笑大方。
曹操聞言,面色雖然不變,卻是內心冷哼一聲,同時也隱隱約約覺得李玄機所言真個屬實,諸侯聯盟,方一會面,嫌隙便生。
“難道真的要如李玄機所說,這次諸侯討董,要無功而返?”
他暗想道。
此時的曹操還並不是數十年後的那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絕代梟雄,如果說這次討董有誰是真心實意為了匡扶漢家社稷,恐怕也只張邈、孫堅這一小部分人,其他無不是想因此來謀奪利益。
此刻,心中沉重的曹操暫時按下紛雜心緒,對著孫堅與眾人道:“文臺之言,操實不敢受,也知盟主大位非曹操能任,縱觀在列諸公,若說德行聲望具足的人,首推袁本初,曹操屬意袁紹為此次討董盟主。”
此言一出,席間諸侯紛紛沉吟,唯獨袁術內心大叫:
“好你個曹阿瞞!我才是袁家宗室,袁本初一個小妾庶出,有何資格擔任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