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劉闖敲擊桌案的手指輕輕一頓,眼中閃過一抹古怪笑意。
這傢伙,終於還是出現了!
歷史上,正是這個張松引劉備入川……卻不知道,這一次張松是否還會投奔劉備?
在劉闖的記憶裡,張松一直不滿劉璋。
但他最初是想要投效曹操,卻因為相貌醜陋,不為曹操所喜。
事實上,當時曹操雖然經歷赤壁之敗,可元氣未傷,更當上了丞相,志得意滿。他看不上張松,也在情理之中。沒辦法,誰讓當時張松的名氣並不響亮,曹操又怎可能看重他?結果,曹操趕走了張松,卻便宜了劉備,更使得劉備勢力大增。
這一次,劉闖是絕不會再犯下曹操當年的錯誤。
也不知道張松是否會出使洛陽?若他出使洛陽的話,說不得對劉闖是一個機會。
“伯苗,你在西川停留過,對張子喬這個人,可有了解?”
鄧芝一愣,想了想道:“張松此人,恃才傲物,行為放蕩。
但若言才學,倒是不俗……如果不是他長得有些醜陋,說不得名聲會更加響亮。”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古人雖然早有警醒,但同樣的錯誤,卻一再發生。
張松這個人很重要,是奪取西川的重要棋子,劉闖當然不會忽視於他。但若說才能……劉闖倒是不太贊同鄧芝的話。張松這個人,小聰明有,可大智慧嘛……他若是真有才華,也不會走漏了訊息,使得劉備入川遭遇變故,更害死了龐統。
一個嘴巴不夠嚴的人,即便是才學再好,也難以重用!
劉闖也不知道,張松是否還會如歷史上那樣前來出使。所以他的目光,旋即轉到了另一個人的身上。鄧芝剛才說了好幾個人,但是讓劉闖印象最深的,確是黃權。
“伯苗,對黃公衡可有了解?”
鄧芝臉上頓時露出敬重之色,連忙道:“西川賢才眾多,黃公衡當為其中翹楚。”
“哦?”
“芝於西川時日雖不多,但是對黃權卻頗為了解。
此人年青時乃郡吏,後為劉璋徵召為主簿,智謀過人……”
黃權,黃公衡!
劉闖一邊聆聽鄧芝的介紹,腦海中卻閃現黃權生平。歷史上,張松引劉備入川,黃權是第一個反對。結果劉璋不聽,反而把黃權外放為廣漢長,使得劉備順利入川。
後來劉備奪取西川,西川各郡縣望風歸順。
唯有黃權堅守閉城,知道劉璋投降,他才歸順了劉備。
在史書裡,亦或者演義之中,黃權在劉備手下並不是特別出彩,為諸葛亮光彩掩蓋。可事實上,黃權在劉備手下建立無數功業,其中劉備奪取漢中,也有黃權功勞。
曹操死後,劉備稱帝,準備征伐東吳。
黃權自願為先鋒官,建議劉備坐鎮後方,但不為劉備接受,反而讓黃權去江北防備魏軍。結果彝陵之戰,劉備大敗,道路為東吳切斷,黃權無法歸還,最終只得投降曹魏。可就算是這樣,曹丕依舊對黃權格外看重。甚至被拜為益州刺史,遷進河南。
這是一個連司馬懿都讚不絕口的人物。
後來在司馬懿給諸葛亮的書信中曾提及黃權,對他也是頗為稱讚。
“伯苗與黃公衡可有聯絡?”
鄧芝被劉闖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鬧得有些迷糊。
他想了想,沉聲道:“芝往西川,本是仰慕龐羲高義,故而直接前往巴西,並未在蜀郡滯留。那黃公衡是巴郡認識,我在巴西的時候,曾認識一人,名叫狐篤,與黃公衡是同鄉。主公若對黃公衡有意,我可試讓他前去打探,或有希望。”
“狐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