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世上,曹操迎回蔡文姬的時候,他已貴為丞相。
手中大權在握,根基已穩。
當時衛家的家主衛覬,也在曹操手底下討生活。在那種情況下,衛家人自然不可能有怨言……
但劉闖不一樣,他的威望遠比不得曹操,更不要說根基更不夠穩固。
這種情況治下得罪了河東望族,對他絕無任何好處。
劉闖哪知道這其中的奧妙,只是鄭玄這麼說,他自然也不好再開口。倒是一旁的孔融,突然間眼珠子一轉,“昭姬才思敏捷,博覽群書。
伯喈在世時,曾藏書萬卷,不泛孤本和珍本。可惜長安動盪,伯喈身亡,以至於許多典籍損毀。昭姬歸漢,若沒有其他的去處,不如先搬來孤竹城,也能夠幫襯一下我們這些老朽。”
孔融這建議,立刻得到鄭玄的贊同。
對此,劉闖倒是不甚在意,若蔡文姬能夠留在孤竹城,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了,昭姬歸漢,孤苦無依。
她這世上只有一個妹妹,而今嫁於子路,居於平陽。
依我看,不如我書信一封與子路,讓他帶著貞姬來幽州……子路頗有才幹,與其在家中虛度光陰,倒不如讓他前來幽州,也能為皇叔分擔一些憂慮。康成公,你以為這樣安排,如何?”
鄭玄聞聽大笑,指著孔融連連搖頭。
“你這老貨,心疼女婿,與為他籌謀便是了,哪兒來這許多的周章?”
孔融被鄭玄識破了用意,卻毫無羞愧之色,反而昂著頭嘿嘿直笑,顯得格外得意。
羊衜是誰?
劉闖並不是很在意。
不過想來孔融如此推崇,而鄭玄也沒有阻止,應該是有些本事。劉闖現在,可說是急需人才。頂級謀士有諸葛亮司馬懿徐庶等人足矣,可是基層人才,卻屈指可數。若非手中無人,劉闖說不定早就把步騭給調回身邊。畢竟跟隨劉闖最久,很多事情配合起來更加的輕鬆。
若還是不成,就讓羊衜去南山書院做個教諭,總不至於薄了孔融的顏面……
直到後來,劉闖從鄭玄口中才知道了孔融為何如此熱情推薦羊衜的真實原因。
孔融的女兒嫁給羊衜之後,生下一子名叫羊發。孔融女兒過世後,羊衜續絃娶了蔡貞姬,也就是蔡文姬的妹妹,蔡邕的二女兒。蔡貞姬嫁給羊衜不久後,也生下一子,名叫羊承。建安五年,泰山郡發生疫情,羊發和羊承一病不起。時羊家破敗,家道沒落,頗有些貧寒。
蔡貞姬無力照顧兩個孩子,無奈之下選擇了羊發為主。
結果,羊發的病好了,羊承卻因為年幼體弱而亡。從這個時代的現實情況來看,蔡貞姬的選擇並無錯誤。羊發年紀大,身體的抗疫能力比羊承強。如果蔡貞姬分散精力,很可能是兩個孩子都無法活下來。所以她選擇了照顧羊發,而忽視了年幼體弱的羊承,也在情理中。
只是,羊承畢竟是蔡貞姬的親生骨肉。
羊承一死,蔡貞姬有些恍惚,魂不守舍……
加之大疫過後,平陽破敗,人心惶惶。羊衜此時的名聲尚不顯赫,家道有中落,以至於生活艱難。
他倒是沒有其他想法,只是在信中與孔融訴說了一番心中苦悶。
在羊衜看來,幽州苦寒,孔融在遼西的日子怕也不太好過。可他又怎知道,劉闖對南山書院的支援力度?別的不說,有鄭玄坐鎮孤竹城,足以保證南山書院的生活,不會太過艱苦。
哪怕劉闖對外鏖戰不止,整個幽州傾力支援的時候,南山書院的物資和生活始終未受影響。
孔融對這個女婿,非常喜愛。
哪怕女兒早已經過世,卻依舊不改他對羊衜的關懷。
得知平陽疫情餘波未平,羊衜生活艱難的訊息之後,孔融就動了心思,想要幫襯羊衜一把。不為別的,羊發是孔融的親外孫。蔡貞姬為照顧他的外孫,而失去了自己的親生骨肉,這份情意孔融牢記在心。蔡貞姬留在平陽,睹物思人會更加痛苦,倒不如離開平陽散散心……
只是,孔融這個想法,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與劉闖說明。
也是劉闖太過忙碌,出兵幽州以來戰事不止,讓孔融實在不好意思再去麻煩劉闖。當然了,這其中還有一個意思:幽州戰事未止的時候,劉闖前途未卜。那時候把羊衜找來,未必是一個最佳選擇。自己已經搭上劉闖這艘船,萬一發生意外,很可能會把女婿一家也搭進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