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鄧老師。”袁威宏輕輕點頭後語氣正式地道謝。
鄧勇聞言,一看方子業也還在,但也索性沒有再讓方子業迴避了。
一邊又換上了自己的衣服後,一邊偏頭,語氣消沉:“威宏,如果讓你後面帶著子業,再派你幾個人,你敢單獨帶組麼?”
袁威宏不解道:“董老師,還是要走嗎?已經決定好了?”
科室裡哪裡還有帶組的位置?除非是董耀輝老教授要離開。
“是的!”鄧勇點頭。
“我師父他,累了,想回去頤養天年了。也能理解,畢竟他工作的年紀是二十二歲,到如今,已經工作了四十多年!”
“想退休,回去清閒著休息。能理解的。”鄧勇道。
說完,三人並排坐在了更衣室門口的長椅子上換鞋,鄧勇又說:“劉煌龍不想在科室裡帶組,他只想掛著急診創傷中心的名字。”
“所謀並非是成為創傷外科的專科醫生。想來以後還是會回到手外科的。”
“除了威宏你之外,還能帶組的就是彭隆、陳芳,謝晉元。”
鄧勇說到這裡,穿好了鞋子先站了起來。
袁威宏則輕抬頭說:“鄧老師,這三位哥的資歷都會比我更厚,我現在想本分之外的事情,還是有點為時尚早了。”
方子業則在一旁,不敢言語。
帶組自然是好事,但是有帶組的能力才是好事,否則的話,即便是韓元曉教授,如今都是壓力滿滿,差點把自己組帶成地級市醫院的創傷外科組。
鄧勇卻對著方子業努了努嘴,意思不言而喻。
方子業聽了,內心當時一緊。
“師父,我不行啊。”方子業搖頭如撥。
什麼年紀該做什麼樣的事情,方子業如今怎麼可能去帶組,他還有很多工都沒有做,要是再跟著帶個組,那就完啦。
帶組要有什麼條件,首先肯定是要把科研的攤子鋪起來,自己這邊有了想法,學生們就可以把想法轉化為實際。
有一個比較成熟的團隊,支援你在臨床中敢闖敢幹,做一些其他人做不了的事情,或者是別人還沒做的事情。
如果說地級市醫院和縣級醫院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好已經成熟的術式,那麼頂級三甲醫院的核心任務就是去做不那麼成熟的術式,讓一些目前有病無處可醫的患者,有地可醫。
讓一些無藥可治的疾病,有藥可用。
總得有一小撮人,得默默無聞往前走的。
“沒讓你真正的帶組,是讓你成為袁威宏的得力助手,你們兩個配合起來,比一個副教授再帶另外一個主治帶組,甚至是兩個副教授一起配合帶組,都要讓人踏實得多。”
“當然,這只是一個初步雛形。我也不可能讓子業你單純地淪為治病的工具。”鄧勇輕輕搖頭,眉頭緊皺。
袁威宏理解了鄧勇的意思,笑了笑道:“鄧老師,我知道您覺得如今的帶組機會難得,一旦錯過,可能會等很久。”
“但我和子業都還年輕,而且我們正好還稍微通一點科研的伎倆,因此,除非情非得已,我不願意過早地淪為?”
袁威宏謹慎地轉頭:“您所說的工具。”
工具是什麼,是被利用的東西。
比如說,手術刀、縫線等,都是工具。
主刀醫師可以用這些工具完成術式,那麼在整個醫療的大局面下,一些大佬,就可以將很多醫生都轉化為‘治病救人’的工具。
雖然要成為這樣的工具,都得有一定的基礎才行。
可有夢想的人,總不會將自己的人生框定死。
“行吧,那我就把這個想法給滅了。反正你們自有掙錢之道。”鄧勇也就不再多廢話。
當醫生,想要掙錢,就這麼幾個正當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