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手法復位的表現形式與原理,一定程度上與關節脫位的手法復位術,大同小異。
以至於,方子業都沒在面板上,看到過手法復位術的下游技能裡面,還有骨折與關節脫位手法復位術的區分。
但是,手法復位術,的確是有它進階曲線的——
撬撥復位術、旋轉復位術、擠壓復位術……
這些下游技能的熟練度不算特別高,可方子業覺得目前的手法復位術的熟練度,就已經夠用。
心裡默默想好了黃海濤所說的手法復位的原理,便只能是自行琢磨與揣測相應的手法復位思路。
相當於是要透過解剖學的卡壓,形成骨折與骨斷端內部的穩定性,然後再輔助石膏外固定術外固定,以達到固定的效果,這是最基本的原理。
但是如何要把骨折的斷端正好卡壓到相應的好處,如何去牽引,並且在合適的時候卸掉牽引力,使得骨折的斷端正好回縮,這就是表現形式的差異性了。
黃海濤等人並未打亂方子業的思考,而且黃海濤也不知道薛濤所說的方子業的手法復位有點功夫,到底是什麼樣的功夫。
然而,就在一分鐘過去後,方子業就來到了患者身邊。
可奇怪的是,黃海濤並未發現,病人知道了給他復位的人換成了方子業以後,就有拒絕和排斥的意見。
反而是說:“方醫生,最後還是你給我做手法復位啊?”
昨天,方子業在做手法復位的時候,他就與家屬在操作室外,有些羨慕地看著那些可以排隊的人,因為這些人啊,都是可以咔咔兩下復位後就回家。
但他得住院、手術、打針、恢復、抽血這些七里八里的。
現在終於可以輪到他,他其實也是比較期待的。
而且,方子業昨天覆位了多少個病人?那都是他親眼看到方子業把人送出科室裡的。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方子業的手裡有功夫在身,他並不心虛。
“嗯吶,不緊張啊,旁邊還有幾位主任看著呢,我要是不行的話,黃主任和吳主任肯定能行。”方子業慢慢安撫,同時看到了薛濤已經到了固定位置做好反牽引力的準備。
方子業也就不再糾結,抓住了合適做牽引力的位置,單手的肱二頭肌以及前臂的肌肉盡皆虯起。
骨科,不管是關節還是創傷,或者其他亞專科,都是需要幾把子力氣的。
方子業的個子不高,沒有什麼脂包肌,但力氣肯定不小,畢竟是在中南醫院的創傷外科摸爬滾打了三年多。
而且,方子業發現,自己的手法復位術在3級熟練度的時候,就已經可以不依靠自己本身的所有力量,4級的手法復位術,更是如此,方子業可以利用肌肉走形的巧勁,挪用一部分力量作為牽引力來用。
這是方子業獨有的發現,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理解錯了,也不敢去問,也不知道別人也是不是這麼做的。
牽引的目的和方向,其實都比較純粹,就是為了讓移位的骨折充分牽引,骨折的斷端分離。
這個過程,需要力氣牽引,但患者不會疼痛,反而會存在舒展性的爽感。
這是骨折手法復位與關節脫位手法復位,不一樣的地方。
關節脫位的手法復位持續牽引時,會存在疼痛的恐懼徵,而骨折的手法復位過程,則是因為骨折的移位被牽引開,骨折的斷端分離後,疼痛不會出現,甚至消失。
病人本來都做好了痛苦的準備,可沒想到,疼痛緩解後,他的呼吸節律,還逐漸平穩了起來。
見此,方子業就知道,自己這一次的牽引,是到位了的。
然後,讓眾人都很難以理解的一幕出現了。
本來是雙手做牽引的方子業,此刻竟然把自己的左手給摘了開,然後用左手,去觸碰著患者的骨折斷端的位置,而另外一隻手,就這麼持續牽引著,彷彿是輕而易舉。
瞬間,所有人的臉色盡皆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