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我可不想聽到什麼亂七八糟的聲音。”顧毅拒絕得直白。
方子業聽了,也沒有不好意思。
他都快三十了,成年人,又不丟人。
“……”
時間如水,一晃就又是一週過去。
12月17日。
療養院,外科區域。
當顧毅將那位老奶奶的複查平片擺在眾人面前時,所有人掃了一眼片子後,就都不約而同地看向了方子業所在的方向。
“這?啊這?”房志寬教授的表情最為誇張。
他個子小小的,臉也不大,但這會兒的表情卻極為豐富,臉上的褶皺區域被扯平,平整的區域反而出了褶皺。
這位他看起來的大姐,可是週轉了多院,經歷了多次手術,都未見過癒合的,竟然還真的在方子業的手上,出現了骨痂。
那骨痂,在場的人,沒有誰會看不出來。
如果水平這麼菜的話,連顧毅這個職稱最低的人都會被逐出去,這裡可不是你學習和練手的地方。
如果要練手,請去外面。
方子業聞言則說:“這恰恰證明,之前的手術質量是完全過關的,我只是基於此,多加了一些區域性用藥。”
“由此,我之前的猜測就是對的。”
“這個患者受傷的當時,可能骨折碎塊不是患者自己的,而是恰好,別人的骨折碎塊彈射到了她的創口內,然後被當成了她的骨折碎塊固定在了一起。”
“後來,就一直有免疫抵制。”
“我們在區域性用了免疫抑制劑之後,反而讓這樣的免疫抵制減輕了,所以就出現了正常的骨折癒合跡象。”
方子業把話題從拍馬屁回到了片子本身:“你們看,這些骨痂其實是不連續的,證明免疫抵制依舊存在。”
“區域性用藥,還是要繼續用!~”
“用藥量可以減成之前的三分之二。”方子業道。
方子業的分析,當然不是房志寬關注的重點,沉吟片刻後問:“方教授,那骨折碎塊吸收之後,為什麼還是不癒合呢?”
骨折碎塊沒有營養支援,肯定會被吸收掉的,後來幾年再次手術,依舊沒有癒合的跡象。
“還是免疫抵制沒有解除啊,這個病人比較特殊,普通的骨折治療,都是自體骨或者滅活骨,所以免疫反應很輕或者幾乎沒有。”
“所以我們就沒有這方面的意識。”
“長期發生免疫反應會使得患處發生變態反應……”方子業細細地解釋著。
大概講了有二十分鐘左右,這個病人才終於過去。
嚴化南教授點頭後道:“方教授,新收過來的兩個病人的術前檢查已經完善了,其中功能重建術安排在了十九號,另一個則是準備二十四日做手術,沒關係吧?”
“就安排在二十號吧!~”
“我最近看了一下,我們創傷組的手術量還是太少了。”方子業說。
12月18日是週二,沒有必要再往後推遲一週。
雖然最近幾天,組裡面沒有收病人,但之前那個骨盆重建的患者,已經下床走路了,估計不久之後就會離開。
組裡面就又可以收病人了。
“那就安排在二十號!”宮家和教授點頭。
方子業願意連續手術,他們這些助手是完全沒問題的。
宮家和繼續道:“之前我們做的半骨盆重建的患者,現在已經可以拄拐勉強走幾步了,不過還是要注意提醒護工和家屬,千萬要避免摔倒。”
“還有就是禁忌蹲著上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