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軍總醫院的唐福培教授親自再做了一次骨不連的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術後依舊不康復。
五年前,積水潭又做了一次。
三年前,華山醫院創傷外科的田林老教授和現任華山醫院創傷外科行政主任的周工波教授合力再次敗北!
這麼幾位前輩都折戟在前,如果他們還敢再莽的話,就實屬於不懂事了。
這種不懂事不是說人情世故,而是認不清現實。
“方教授看完病例了嗎?有沒有什麼想法?”宮家和看向了方子業。
與此同時,嚴化南教授和房志寬教授也看了過來。
方子業被委任為下一任組長,肯定是有些東西在身上的,否則的話,療養院也不會做這麼操蛋的事情。
他們的目光,倒不是強求方子業必須能把面前的困境解決,而是想聽聽方子業有什麼想法,是不是那種輕浮的人。
方子業先拿出了自己的筆記本,翻看了好幾次後,才重新翻回:“我的意見和房教授差不多。”
“昨天我剛來,回去之後細緻地閱讀了我們組兩個病人的基本資料以及既往的病歷情況。”
“我認為,骨盆重建術,我們團隊是有能力開展的,它的難點,我們後續再聊。”
“至於這個骨折的老人,我的建議是,暫時不要動,至少在沒有徹底通透她為何骨折不癒合能夠遷延到十年這個要點之前,不要手術!”
“即便是要手術,也是走相對保險的截肢術為好。”
方子業說到這裡,依舊是在重複房志寬的話,不過,顯然這不是方子業的全部準備,只是這種選擇,房志寬先表達了出來。
方子業繼續道:“不過宮教授,我不知道說的對不對,就先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個人還是認為啊,這個骨折不癒合的患者,其不癒合的病因關鍵點,可能並不是併發症或者是基礎疾病,還是我們已經認知到的一些常見病因,只是我們沒有去深思過這裡面的問題。”
“我覺得,我們可以在常見的病因裡面,找一找我們有沒有忽略的點,這也算是我們為最後選擇之前,做一做籌備了。”
宮家和聞言,眉頭一皺:“常見病因?”
這種思路可太逆反了!
這種多年遷延不愈的病因,你把它歸類於常見病因?
方子業點了點頭:“宮教授,我不知道你和房教授嚴教授一起討論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一個點。”
“患者的骨吸收,其實並不算特別嚴重,也就是說,她的骨質流失並不多。”
“根據我們對骨折的認知,一個平躺了接近十年的人,骨質還不流失嚴重的話,就證明我們的手術,應該是有效的。”
“骨折的斷端,有長起來的趨勢,可最後卻並沒有長!”
“如果是罕見的病因,比如說內風溼、糖尿病所致的區域性血運受損等,它都會導致區域性的骨壞死和骨吸收……”
“事實與我們的認識有一些出入。”
“我所說的常見病因,是一種分類,而不是指具體的表現形式。”
“因為要有骨折癒合趨勢的骨折斷端不癒合,必然是常見的病因在作怪。”
這話聽起來很難理解,但也好理解。
窮是表現形式,但窮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種,比如說失業,比如說懶,比如說因病致困,比如說槓桿炒股等等……
幾位教授不是完全無知的人,所以能聽懂方子業的話,不過並未表態,而是眉頭緊皺著。
方子業又繼續道:“各位教授,我們假定,我的猜測是對的!”
“在此前提上,我們去逆推接下來的治療方案,其實就相對比較簡單了。”
“患者目前,內固定在位且固定,透過X線情況,基本可以確定沒有內固定鬆動情況。”
“骨折線對位良好,這是一臺非常高質量的手術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