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裡面有很多,我們根本不敢接!”宮家和說完,看到方子業一臉迷糊,才又解釋道。
“方教授,您可能不知道,我們這裡啊,是任務制!”
“我們每個組長,都會有一個聯絡群,等會兒我就會把方教授您拉群裡面來。”
“這個群,會不定期地傳送一些病人資料,很多醫院和療養院都可以檢視病人的基本資料。”
“如果覺得自己可以拿得下的話,就可以私下裡給我們療養院的董主任回覆,然後由董主任去接洽病人的轉運工作。”
“評優方面,就是按照我們每個醫療亞組的任務量以及任務的完成情況來綜合評定的。”
“相當於就是預約制。”宮家和道。
方子業聞言,點了點頭:“宮教授,這樣的安排,意思就是說,寧缺毋濫,寧願不接病人,也不要多接,拿不下的,還可能受到懲罰?”
有獎有罰啊!~
療養院可不是你做實驗的地方,你能力不夠的情況下,我先嚐試一波?
宮家和搖頭:“方教授,那倒也不是,我們療養院,除了有臨床組之外,還有科研組,如果是為了新病種治療的治療方案探索,經過多方評估能力足夠之後,是可以對陌生的病種進行嘗試性治療的。”
“另外,如果是很久都沒有單位願意進行治療的患者,如果想要接的話,也可以嘗試一下,但是需要一個比較詳盡地治療方案讓同行仔細推敲。”
沒有成熟的治療,沒有探索之前,永遠都不是成熟的。
只守舊,不進取的話,治療質量永遠只會原地踏步。
但治療任務一直都在。
大家都不願意接,或者說,沒有任何一個病人敢先站出來讓醫生嘗試,那治療個毛線,大家都躺平就好了。
“事實上,我們這裡的大部分患者的治療,都是非常規,而且很難找到例題的。”宮家和回道。
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方子業聽完,仔細地將宮家和的話,整理完後,記錄在了筆記本上,並未貿然發表自己的意見。
初來乍到,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環境,熟悉這裡的工作模式和運轉模式,而不是直接對著‘領導’開噴。
房志寬見方子業不發表意見,便又主動道:“我們這裡的五個亞組,分組不特別固定,比如說,我們創傷組,也可以去接脊柱外科和骨科的患者。”
“也可以接神經外科的患者,除了不能直接接肝膽外科的患者之外,康復科的患者,我們也可以接,只要你能力夠!”
“只是,我們創傷組,在這裡的存在比較尷尬,我們創傷的患者,多是急診,但急診患者又來不了療養院。”
“一開始,鄭教授是希望方教授您去神經外科組,或者是去手外科組的,不過方教授您堅持在我們創傷組。”
“陳老醫生也就沒多說什麼了。”
方子業看向房志寬教授,經過之前宮家和的介紹,方子業知道宮家和教授是301創傷外科的教授,四十六七歲,個子不高,僅一米六。
五官普通,只是雙手的繭子很厚,嘴唇也比較厚,整個人看起來比較冷峻。
“方教授,宮教授,你們還是叫我子業或者是方醫生吧,在你們面前我是晚輩,叫方教授,就太過於生分了。”
“以後還要跟著各位教授多多學習的。”
“有一個順口的稱呼會更方便一些。”
“另外,不知道我們創傷組目前分管的兩個病人,大致的情況是怎麼樣?”方子業問。
顧毅對病人的情況非常熟,眼神請示了宮家和後,便開口道:“子業,我們組目前兩個病人,一個是四十歲左右的青年,骨盆大部缺損,來做骨盆重建術的。”
“骨缺損重建,乃是房教授和宮教授二人的硬功夫,目前還在待術籌備手術方案中。”
“另一人,是五十多歲的中年婦女,骨不連手術了很多次,去了國內的大小醫院,手術了將近十次,但骨不連依舊沒有處理好。”
“目前的手術方案依舊在商定之中,如果最後還是處理不好的話,可能就得截肢了。”
“總共的病程,長達七八年。”
方子業聞言,眼睛輕輕一眯:“這是怎麼受傷的?”
五十多歲,都還米有退麼?
“意外闖入了任務,被車撞了,之前是下肢的半毀損傷,目前軟組織情況倒是勉強癒合了,就是骨折依舊沒有處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