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我們的下肢人體血液迴圈儀,就是延長下肢生存時間的新器械。”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四肢不比人體的臟器器官,它可以離體而存活。”
“也就是說,如果將其投入到偏遠地區,因當地醫療技術條件限制,治療不了某些看起來需要截肢的病種。”
“沒關係,先截肢之後,然後再將截肢的患者與截下來的肢體,並存這臺微型迴圈儀一起轉運到可以做斷肢再植術的單位,可以非常大程度地延長斷肢的生存時間……”
聞言,廖鎵一愣。
身子逐漸僵硬。
廖鎵也是臨床醫學出身,只是後來走到了動物試驗的賽道,並且一入不可自拔。
他選擇了動物試驗賽道,不代表廖鎵完全不懂得臨床。
正是因為他懂,他才特意強調這裡。
因為廖鎵很懵啊,明明中南醫院的功能重建術和毀損傷保肢術做得這麼好,這都幾個月過去了,他在網上連毛訊息都沒看到。
這就很詭!
正好這段時間他有個專訪,便想著提起了這件事。
果真來採訪的記者對這裡很感興趣,廖鎵就帶著她們來了,只想著能夠出現半分鐘的畫面。
可沒想到,現在自己帶著隊炸出來了一條鯨魚。
沒等廖鎵回話,孟嫦禕就以非常敏銳的新聞嗅覺,發現了端倪,追尋問道:“聶主任,您的意思是,您現在改良出來的這個血液迴圈儀。”
“可以一定程度地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使得醫療資源的輻射圈更擴大?”
這就叫專業,孟嫦禕用地措辭非常貼切且正式。
醫療資源的輻射圈。
聶明賢仔細地回味了一下,便才點了點頭:“從一定層面上,可以這麼說,當然它的適應面目前十分狹窄,僅適用於四肢的外傷。”
“我們也不能誇大其辭,而且目前這個課題尚未結題,所以我不能帶你們進去。”
聶明賢知道對方有點感興趣了,可聶明賢依舊堅持自己的原則,課題未結束之前,他是不能隨便帶著人往裡面衝的。
話題都說到了這裡,孟嫦禕如何會放過這麼好一個機會:“聶主任,那我們要怎麼樣才可以進去呢?”
“如果說有什麼避諱的話,您可以直接說的。”
“我們龍臺的科技頻道,一向對科研人員的新技術和新發明,是很感興趣,也很希望能將一些默默無聞的科研工作者,當作正面的宣傳材料。”
孟嫦禕直接曝光了自己的身份。
龍臺,在華國有一種極為特殊的情愫,它可能比不過華國紅,和那一道代表信仰的旗幟,但它是最官方的節目和頻道。
孟嫦禕的話直接讓聶明賢和吳軒奇兩人傻眼了——
兩人同時轉頭看向了廖鎵。
廖鎵也看向兩人,不知道該怎麼說啊。
他過來,本意就是帶著這些記者看看魚的,你這裡直接湧出來一條鯨魚,你說她們好不好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