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業當然是開玩笑的,繼續帶著劉浩江一邊拿著手術刀破開患者的面板,一邊笑著問:
“劉老師,今天吳師兄沒有和您一起下來麼?我早上還看到了他和您一起呀。”
隨著團隊的配合熟練度提升,方子業自己對手術的掌握程度也進一步加深,甚至對治療質量也有了一定的自信。
如今的功能重建術自是無需以前剛開始這種術式時那麼嚴謹,保持著沉寂。
團隊的配合越是熟練,容錯率就越高,手術室裡的氛圍就越好,包括巡迴護士和器械護士,目前都大概明白哪一步需要什麼樣的器械。
如果有變數,才需要主刀特別吩咐。
手術室裡的器械護士和器械護士之間的資質也是有差距的,好的器械護士,不亞於一個好的助手。
創傷外科的器械專科護士,乃是杜新展教授以及鄧勇教授特意從骨科調配了相對最強的護理團隊,就是想要將創傷外科的毀損傷和功能重建術做成標杆。
杜新展教授並不傻,他是關節外科的,把方子業挖去關節外科肯定不現實,他自己來創傷外科‘摘桃子’,容易摘出問題。
他本身就是骨科的大主任,不管方子業把創傷外科發展成什麼樣,他都有管理得好的名聲,升職加薪不在話下。
只是身為領導,如果出了什麼問題,背鍋的也是杜教授。
這就是領導的容錯域,很寬但又很窄。
在這樣的因素下,杜教授不想著給方子業所在團隊一個更好的專業護理團隊才有了怪。
“吳軒奇和聶明賢約著出去了,應該是有什麼重要的動物試驗要做,具體我沒問。”劉煌龍一邊穿著無菌手術衣,一邊回。
“子業,我已經對口聯絡了漢市的好多家醫院,這些醫院一旦遇到了上肢的毀損傷,都會優先考慮轉診我們醫院。”
“但如果是危及到了患者的生命體徵的話,他們可能還是會及時選擇截肢保命,我們不能為了做手術而做手術。”
這樣的病源,初期是需要你透過自己的人脈去尋的。
而你做出了口碑之後,才會有同行往你這邊推薦。
就好比現在的下肢功能重建術和毀損傷,只要是和中南醫院熟悉的單位,都會直接推薦患者來這裡診治。
有些醫院甚至在自己的醫院裡做完了一期的臨時止血手術,再讓患者轉診過來的都有。
這就是對中南醫院的信任,也是鄧勇教授和韓元曉等人打下的‘江山’。
有能力是一回事,有人脈又是另外一個範疇的事情。
“謝謝劉老師,這是應該的。”方子業笑著點頭。
不能為了做手術而做手術,一切以生命為重。
先保命,後治病。
正在戴手套的劉煌龍動作一滯,說:“如果什麼時候你和小聶他們,真的把那個保肢神器做出來了,我覺得整個華國的創傷界都會被你們炸得一塌糊塗。”
“我說的創傷界,不僅僅只是創傷外科。”
身為教授,身為頂級專家的劉煌龍,自是知道那種微型血液迴圈儀到底有多麼強大和重要。
將其利用在斷肢栽植術中,只是方子業和聶明賢二人的初步預設,難道它僅僅只能應用於斷肢栽植術?
並不是!
如果它的質量很好的話,老一批的大型血液淨化儀,都可能被其‘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