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腓骨是並行的下肢骨,脛骨粗壯,腓骨細小。脛骨是主要的支撐骨。
從單純的理論上講,如果不考慮到疼痛因素,腓骨骨折其實並不會影響到患者的行走及下肢運動功能!
因脛骨的長度和硬度足以支撐一個人的正常行走。有些患者,做了腓骨截骨矯形以保住膝關節,就是這種理論支撐。
正因為如此,單純的腓骨骨折沒有可塑性和可以移位特性,反而使得手法復位的難度增加。
段宏點頭示意,非常冷靜的不發言。
觀術不語真君子。
但這樣的難度是對於一般人。
方子業對骨折的手法復位理解是——5級,這樣的水平,堪稱國手級,而這樣的國手級,不僅僅骨折手法復位術的一部分古籍秘法遺失之後的‘相對國手’級,方子業在恩市的時候,復位術4級4000/5000的水平,就讓以手法復位術著稱的陳老中醫覺得方子業堪比他巔峰水平。
方子業自然沒覺得很難。
骨折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術,是標準骨科的二級手術。
三人站在了各自的位置之後——
方子業立刻就開始了復位的操作,
標準的骨折手法復位三件套。
持續牽引——
矯形移位——
保持牽引位臨時固定——
雙手持續牽引了一陣,只見方子業輕輕地把患者的踝關節往內踝方向一掰。
左手持續用力牽引,右手立刻乾脆利落地抵達患者的骨折位置,上下開始觸診撫摸起來。
方子業的基礎查體基本功也有4級!
右手上下徘徊了略有十秒鐘,方子業趕緊轉頭喊:“器械老師,克氏針帶電鑽!”
“巡迴老師,打電話給科室,準備接下一臺手術患者下手術室!”方子業的命令,乾脆而果斷。
“嗯?”巡迴的手一顫,手機在手指關節間跳舞了兩秒,後被巡迴護士的拇指捏住,上半身抽了一下,沒能及時反應。
玩手機的麻醉科博士黃曦蒻的手機掉到了地上。
“臥槽!~”麻醉科的曾全明忍不住從麻醉科的老爺式座椅裡一個激靈,直起腰桿。頭如同小孩的變形金剛玩具左右搖擺一陣,看向手術室裡眾人的眼神充滿迷茫和好奇。
好奇其他人有沒有迷茫,是不是也都看懂了。
曾全明發現——
圍觀的考官們也是被驚得合不攏腿的軟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