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下去,到了哪裡就是哪裡,很難再改變方向。
因此,就不必猶豫。
方子業選擇了一個三角體的邊後,就毫不猶豫地敲響了小骨錘。
“噠噠噠!”
&n,只有0.8cm寬,所以只是單邊截骨,就需要方子業重複在同一直線上,往內錘三次,而且錘進去的深度,也是需要嚴格把控的。
&nm左右的深度後,就再次進行了第二骨刀的進軍,絲毫不猶豫。
沒有人喝彩,沒有人鼓勵,甚至都沒有人打擾,自然也沒有和電視劇裡,百曉通一般的誇讚和讚美。
因為這一切,在手術過程中,都是打擾。
所以,也很難看出來,方子業的操作,結果到底是怎麼樣?
“噠噠噠!”
“噠噠噠!”
方子業如同一個屠夫,在解著骨,又如同一個石匠,在鑿著碑。
一點一點,時間緩緩流逝後。
大概過去了足足八分鐘,方子業才把第一個正三角體狀的骨塊,從髂骨的平面中挖出來。
因為截骨術,除了要把形狀、深度、長度控制好,怎麼把這個形狀的截骨面給取下,並進行修繕,這也是摳細節和耗費時間的過程。
方子業把骨體取下後,再修繕了一次邊角,就將其放進了測量儀器裡去。
然後,方子業就繼續去了對面,都沒看自己的成績,因為毫無意義。
如果做得好,成績就在那裡了。
做的不好,成績也在那裡了。
只是,方子業雖然不看,卻自然會有其他人看。
測量的是精密的電子儀器,因此很快就出了需要考量的結果。
&nm,厚度,5.0mm。”
“質量:17.2g!”
邊長、厚度,與方子業自己前一次,在另外一隻小鼠上,操作出來的三維資料,幾乎是分毫不差,只是重量可能因為不同小鼠的骨密度不同,出現了0.1g的差距。
畫面定格到了這裡,結果就已經是不言而喻。
鍾文淵副教授首先給方子業鼓掌喝彩起來。
形似和神似,其實大部分人都知道,形似只是神似的外部體現。方子業能夠如此精準地復刻自己,其實也是一種超高的掌控能力。
模仿先追求相似,再要追求的就是模仿的本身,就是嚴格地掌控,依託於一個規則,無限制的靠攏和重複,展現自己的掌控能力。
這與讀書的時候,從例題到考題,其實是一個道理。
看到鍾文淵鼓掌,陳泰臨以及方子業的老師袁威宏,還有中南醫院的人,也是後續跟著鼓掌起來。
旁邊,正在操作的吳軒奇,放下了手中的器具,再墊起腳尖看了一眼後,也是知道了最終的結果已定。
方子業第三次,在不同的小鼠身上,再次神仿了他之前的操作,這樣的掌控能力,已經高出了陳泰臨老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