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有這樣的想法的話,那麼張主任給你的建議是對的。”
“讀書是最快的捷徑,多發文章,多寫文章,是我們普通人能夠走的最好的路。”方子業這時候,終於能理解師父當年給他所說的話。
普通的碩士研究生,如果可以發文章的話,那就是美妙的事情。
比如說揭翰,他沒什麼關係,他自己的存在,就是關係。
不管誰是他的老闆,他就算釋出了基礎研究相關的文章,他用足夠多的工具性文章,也能撐起自己的一片天出來。
但凡他發了二十多篇sci,他讀博誰敢說不要?
哪個課題組能這麼大氣,只會是搶著要。
而相比起練功房裡面的水磨工夫,提升難度,其實寫文章,是最好的捷徑了。
只是,自己在這方面的天賦,著實有限。
“你現在發了幾篇文章?”方子業問。
關洪明比劃了一個ok的一半,就只有o。
但關洪明還是靦腆笑著補充:“不過寫了一篇meta分析,還有一篇case report,不知道能不能發,在投。”
“我師兄發了一篇,我是二作。”關洪明才剛進實驗室裡,沒什麼工作量,實驗的步驟還得慢慢學。
緊接著,關洪明又是給方子業解釋了一下他與杜師兄目前的處境。
關洪明的師兄叫杜海。
名字很普通,但是長相比關洪明要稍微帥一點,可能不如方子業,但是也還行,這是關洪明的說法。
杜海的實驗操作,也非常一般,目前僅僅就只能做到除了WB和流式細胞計數等其他方面的基礎實驗操作。
沒辦法,沒有資源,只能全靠自己學,自己悟。
雖然之前去了省人民醫院的實驗室裡混過一陣子,但是混,畢竟不是實驗室裡的人,別人怎麼可能盡心盡力地教學,一切都得靠自己。
所以啊,能夠做的小通路,連一個非常完整的工作量都沒做滿。
勉強發了一篇三區的文章。
雖然也有影響因子2.1的說法,但是畢竟在分割槽上,就有點差了。
“方師兄,如果您能夠帶著我和師兄,做一下WB還有流式細胞計數的話,就好了。”
“你們實驗室有儀器嗎?”方子業問了個關鍵問題。
以張明燦實驗室的體量,估計是沒有的。
“要去內科的實驗室裡做,而且做得人也很少,隨時可以預約。”關洪明臉一紅。
漢市大學的臨床醫院,也是有分別的。
這裡畢竟是附屬恩市臨床學院,不是中南和省人醫,平臺的落差太大了。
方子業慶幸自己沒有到這樣的鬼地方,而是被自己的老師,收攏到了旗下,不然以自己當初複試最後一名的成績,但凡滑了一下,可能就是萬劫不復了。
很快,方子業就跟著關洪明到了所謂的骨科實驗室。
非常小,估計佔地面積也就是四五十平,還不到。
兩個小的辦公室,一間是張明燦的,另外一間,則是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