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專家?舉薦了個啥?”方子業追問。
方子業對這些詞句是半個字都不認識,也根本想不到自己會和這些詞語搭邊。
“看來會議的結果還沒有公佈出來,至少還沒有傳送到你所在的單位。”李永軍點頭。
“還能舉薦什麼?舉薦你成為學術帶頭人呀?”
“就是在上週的什麼時候,華國醫學科學院領銜了一次醫學學部學科帶頭人的小型會議。”
“李某不才,正好是受邀人之一。”李永軍的語氣頗為不謹慎。
其實他不應該和方子業這般語氣,也不該這麼說話,因為方子業是他的晚輩,而不是他的平輩。
一般情況下,他不該這麼陰陽怪氣。
可剛剛畢竟是被方子業氣到了,他也就索性繼續了下去:“學科帶頭人,一般是省級醫學會的主任委員,或者就是專業委員會的舉薦。”
“正好你就是被推薦人之一。”
“話說,你這個人脈搭建不錯呀?竟然會有這麼多人提你的名字?”
方子業趕緊問:“李教授,都有誰啊?”
這是恩人吶。
李永軍搖頭:“這個不能說,屬於是迴避內容,就是為了避免再發生一次之前的毆打事件。”
“你知道我說的是什麼事件吧?”
“李老師,那我就不問了。”方子業點頭。
就在前幾年,某國企高管還是什麼身份的人,把兩位院士給打了,起因就是對方不願意推薦他院士提名。
這一次事件可謂是鬧得比較大,這個人前途盡毀不說,也是讓類似的會議變得越來越隱蔽。
參會人具體是誰,可能都不會再行公佈。
“你有關注過國際新聞麼?”李永軍忽然又問。
方子業聞言眯了眯眼,輕輕地搖了搖頭。
“李老師,我不太明白您具體指的是哪一些內容。”
李永軍再次點頭:“沒關係,以後學著關注就可以了,其實我也是在會議上才知道。”
“這個月十號左右吧,你不是和聶明賢主動舉辦了一場學術報告會嗎?”
“這個月的十六號十七號十九號,米國洛杉磯、日國的東京,還有德國的柏林,分別舉辦了一場規模不大不小的釋出會。”
“大概內容就是,有三家規模不小的生物公司,將投入大量的資金研發人體血液迴圈儀的新用法。”
“其目的為何,你應該清楚吧?”
方子業聞言一驚,但很快就把驚訝平息下去。
稍微有點嗅覺的人,都能夠知道微型迴圈儀與化療藥物聯用下,在骨科骨腫瘤專科的影響力。
這是一片空白的市場,大家當然都聞風而動啊。
自己這邊才舉行了學術報告會,其他國家的人竟然就知道了這件事。
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學術嘛,就是說給人看的,方子業在學術報告會和聽證會上,並沒有詳細地說明關鍵核心技術,只是給了一條思路。
思路這個東西,普通人一天都可以產生一千條。
就好像,大家都知道要做晶片,也知道晶片大抵怎麼做,可能不能做得到,還是要看具體的做事能力。
國內的一些專家回去之後,會和國外的同行交流這種事情,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骨科的骨腫瘤專科的一些學術帶頭人,還有你們骨科的好幾名院士,都提到了你,有心舉薦你也成為骨科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在這個方向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