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對了,業哥,你之前讓我搜集的那個教學課題的資料,我現在已經整理出來了!”
“你來幫我審一下吧……”
方子業之前交給過李源培一個課題,就是去統計一下,在動物試驗室裡進行毀損傷動物模型保肢術的進展。
透過統計和分析,客觀地評判出,如果要學會毀損傷的保肢術,需要什麼樣水平的基本功,大家的平均職稱,平均年齡,平均學習時長是多少。
這些資料與主刀的年齡是否存在關聯性……
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教學課題,這樣可以讓以後學習毀損傷保肢術的同道,避免走一些彎路。
可以直接讓他們有一個相對客觀的‘入行’標準。
在標準之下的年輕人,就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在這樣的術式上了,除非是還能滿足其他條件。
“好,源培,你到時候發我一份,我看一看。”
“我覺得資料的結果應該還是比較不錯的。”方子業點頭,一邊走向了查房的隊伍。
“業哥。”
“業哥!”
“……”
“方醫生……”
“方醫生,你來了,我還以為你今天不來了呢。”
方子業剛進門,師弟們以及病房裡的患者和家屬們都笑臉招呼。
同一個病房,其他兩個組都有博士帶查房的情況,但在袁威宏組,方子業基本每天都在查房的隊伍裡,就會讓人覺得很穩。
方子業的手術雖然橫跨三個組,可查房只跟著袁威宏。
雖然陳芳副教授組和彭隆副教授組的病人多次詬病於此,可方子業依舊沒有改變查房的策略。
橫跨三個組調研式查房,是超然大主任才獨有的權利,方子業如今不需要這樣標新立異。
相比起手術的難度,查房的難度明顯要低很多,陳芳和彭隆兩位副教授都搞得定。
方子業與病人和家屬招手笑了笑後,直接問喬飛:“查房查到哪一床了?情況怎麼樣?”
喬飛道:“14床。13床目前的肌力恢復得蠻好,蹠屈、背伸、直腿抬高都還可以,也已經下床開始走了。”
“13床是九月二十五日手術的,今天是術後第九天,因為年紀稍微大了點,所以下床就慢了一些。”
喬飛講完,13床的老爺子就不幹了:“方醫生,您來都來了,就緊著我這裡開始查唄?”
“您要不要也給我看看,我這功能恢復得怎麼樣?”
“我看看今天能不能走個五公里……”
小老頭小老頭,還是有點愛面子的。
一聽喬飛說他的功能康復不夠好,說他的年紀大,他轉口就講自己要去走個五公里。
喬飛就不再多嘴了,方子業則用免洗手消毒液搓了搓手,一邊靠在了13床的大爺旁邊,簡單地查體評估了下肢重要肌肉的肌力後。
再說道:“檢查完了,你現在的情況,每天最多隻能走八百米!~”
“五千米還是有點誇張了,記得啊,這是我今天的醫囑啊。”
“最多八百米,你走個四百米嘛,就是在科室裡來回走個八圈,分四次走,每次走兩圈,可以嘛?”
科室裡南北長約五十米,來回兩圈,正好兩百米。
才做了功能重建術後第九天,就要開始走五千米,那還是誇張了,畢竟是八十三歲的高齡老人了。
術前的肌肉狀態就不怎麼好,雖然說沒有癱瘓在床,可每天行走不便,肌肉力量完全沒有得到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