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重建術的手術並不難,方子業如今做得已經有足夠的手術檯次,最多就只是常規的手術。
然而,療養院內,開展的臺次還不是很多。
因此,方子業操作的時候,不僅是宮家和教授幾人拭目以待,手外科的杜東臨等人,都是擠進了手術室裡,搬著踩腳凳,各自找了一個方便觀摩手術的視野。
與創傷外科的房志寬等人不同,杜東臨、葉伏生與姚佔忠教授三人是純正的手外科醫生,所以,對於手術的理解和閱讀會更加深刻精準。
方子業操作時,姚佔忠教授不知道是討論還是在複述一般地在低聲解析:“這是肌肉劈裂延長,不知道方教授為何會將劈裂的點不選擇在二分之一處,而是選在了三分之一處。”
“難道是想劈裂成三段?覆蓋延長?”
姚佔忠教授的聲音並不大,並不會打擾到方子業,但聲音卻恰到好處地送到了方子業的耳邊。
雖然不會打擾,但這樣的開口,還是讓方子業覺得稍微有點怪。
姚佔忠提出了問題,他不回不好,回了又會影響手術。
方子業就往姚佔忠所在方向看了一眼。
宮家和看到了方子業的手停了,而且看向手術檯外,就趕緊解釋道:“方教授,我和手外科的杜教授都一致決定,組成一個大範圍的學習小組,在您手術的過程中,進行探討和閱讀。”
“如果你覺得不方便的話,我們就不說話。等到術後再覆盤。”
學習有學習的樣子,雖然他們年紀大了,但也是從年輕過來的,也是從萌新過來的。
學習手術為了提高效率,請懂的人一起探討,速度無疑是最快的,而且可以對方子業的每一個步驟都進行特別專業地拆解和重組。
他們的知識儲備和技術儲備都夠,這樣拆解許多次後,就可以快速地進入到門檻之內。
“沒有沒有!”
“我只是覺得有點意外。”方子業笑了笑回,而後又低頭開始操作。
這的確很讓他意外,因為這種合作學習的模式,是他之前在中南醫院的時候,都操作不了的新模式!
中南醫院裡的手外科和創傷外科的幾個教授,可不會像宮家和教授等幾人,這麼純粹地站在一起進行手術學習拆解。
人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很多人都非常聰明,能夠想到自己所想象不到的點子。
因為資源不一樣,在利用資源和進行資源配置的時候,手法也會有所不同。
挺厲害的!
杜東臨則道:“姚教授,我們的聲音控制得更小一點。”
姚佔忠聞言就把聲音又壓了一點點。
這種氛圍很好,卻也有些怪異。
詭異到,麻醉科的麻醉醫生以及巡迴男護兩個小夥子面面相覷。
如果說,方子業的年紀更大一點,有點白髮或者褶皺,那這個場面就不怪了。
如果方子業的年紀和杜東臨教授等人的年紀互換,這畫面也就不怪了。
一群四五十歲的大齡中年,圍著一個小年輕,像是大學生學習小組一樣地進行探討學習,手術的方子業還年輕得過分。
更重要的是,姚佔忠等大齡中年的一些話,聽起來就本能地讓人會覺得是在商業互吹——
“這操作真妙,這細節也控制得非常好。”
“你看,杜教授,方教授在做神經外膜暴露的時候,一刀下去,只有外膜損傷,沒有更深入一點,這種控刀的角度和力度!”
“嘶!~~”
這本來就是姚佔忠發自內心的歎服,不過在經歷久了人情事故場合後,麻醉醫生也會本能地覺得,姚佔忠這是在舔人!
而且是一群老舔狗,像‘發情了’一樣地圍著一個人‘舔’!
真是夠不要臉,也是讓他覺得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