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濤一聽,便知道了方子業到底在暗示著什麼,在方子業說話間就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後摸著前額,一邊吐霧:“看來你的潛力指數已經突破了基準線,所以鄧勇教授打算讓你提前畢業,提前入職啊。”
“申老師,這個我不清楚,這個基準線和潛力指數是什麼意思啊?”方子業本著不懂就問的原則,閃出疑惑面容。
“沒說破之前,肯定是覺得雲裡霧裡,其實通透後,對應的就是你這個年紀,到底有多麼牛掰。”
“換在科研上的潛力指數,大概就是你一年可以產出的工作量如果可以大於五十,那你就老牛逼了,一般可以提前躍一個階級給你待遇。”
“一年五十個工作量,那可是十幾分的大文章了。”
“如果一年可以有七十五個工作量,這樣的效率,基本上是每個課題組裡面的寶中寶,是吧,憋個兩三年,甚至可以產出二十多分的高分文章出來,哪個實驗室和導師不愛呢。”
“當然,聽說還有更加牛掰的,可以一兩天三四天就產出來一個工作量的,這樣的狂魔,目前我們醫學界都沒出現過,可能在其他領域,比如說新聞上的曹同學,那天賦就是真的屬於最頂流級別了……”
“我們不特別細緻地探討這個,還是說回臨床吧。”
“其實臨床能力的高低,還真不如科研這麼好直接評比。畢竟科研,有文章作為第三客觀的指標,有臨床裡的工作量作為評比容量。那臨床能力和天賦呢?”
“在我們鄂省這個圈子呢,也不對,應該說在國內比較主流的圈子裡,就是統計了幾位超級大牛的成長曲線,作為基線。”
“比如說,肝膽外科的吳院士,他的天賦肯定是最頂級的,從起點到當代醫學的最高點,滿打滿算,他也就是用了十年的時間。”
“如果說把從無到有,劃分一千個、或者是一萬個刻度的話,那麼一年需要取得的成就,就分別是一千和一百個度。”
“那這個度要怎麼劃分呢?其他外科有其他外科的劃分方法。”
“在我們骨科,這個度的劃分,一般是取一個技能從無到可以外出去做示教手術為基準,作為100裡面的5個度。1000裡面的50個度。”
“你用多少年,可以達到一個三級或者四級手術這5個度,用5除以年份,就是你的潛力指數,基本上能夠達到2左右,就算是一個基準線,然後分別是3一個基準線4、5、10…100這樣以此類推,分別有不同的基準線。”
“是不是聽起來,有點拗口了?”申濤看著方子業越發迷茫的表情,便問。
方子業就點了點頭。
這個什麼什麼度,當然拗口了啊。
“那就舉一個比較直觀的例子,你老師的潛力指數大概是10,這個牲口,最短只是用了半年,就可以把一個技能練到我們常說的登堂入室,就是可以出去做示教手術這樣的層次。”
“然後我們創傷外科青年一輩最牛的人物,應該屬於是同濟醫院段教授下面一位姓龍的,他的潛力指數在15左右。可能三四個月,就可以學得會一臺手術。”
“協和醫院的劉煌龍教授的潛力指數是40.吳老當初計算出來的潛力指數,最巔峰的時候應該是在60,60這個點,就基本上算是全世界最頂級的了,目前大部分的超級大牛,都只能在這個點徘徊.”
“一個月學會一臺手術,而且熟練度還得在……”申濤聽起來,就覺得蠻科幻的。
“申老師,那您了。”方子業聽完,沉吟了大概三到四秒鐘,八卦嘴了一句。
申濤聞言,臉皮稍稍抽動,把菸蒂往菸灰缸裡一戳:“你平時都是這麼愛把天聊死的麼?我們所說的重點,是你。”
“但我還沒有啊申老師。”方子業臉一紅的說。
“不,你有。”
“三級技能和四級技能雖然是臨床的操作主流,但眾所周知,最基礎的技能,才是最難提升的。比如說袁威宏說你的縫合術。”
“這個操作技能在計算潛力指數的時候,都是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乘以二倍的,我想一下啊。”
“五除以三年再乘以2,你現在的基礎潛力指數,至少是3.33!”
“而隨著你的基礎能力越來越提升後,後續在進行專科操作的學習時,速度會更加快。”
“基礎潛力指數一般可以超過1的,都是變態!”申濤不可置否地看向了方子業,算是勉勵了一句。
方子業在申濤說話間,內心其實格外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