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種簡單的肩關節前脫位復位,實在是太簡單不過了。
肩關節脫位是臨床上極為常見的關節脫位!
肩關節前脫位又作為肩關節脫位中最常見的!
擁有了4級熟練度等級手法復位術的方子業,至少有四五種對付它的辦法,舉重若輕。
再加上,方子業擁有4級的閱片術,對診斷是基本上不存在漏洞的,如果有,那麼方子業也已經盡到極限力量。
4級的X線閱片術和4級的手法復位術,是自己最大力量下的準備——
雖然可能有學識點的浪費,但方子業還是不敢忘記了自己曾經發過的誓言,可能能力有限,但在能力範圍內,盡己所能!
自然,4級的手法復位術,讓方子業大為受益——
臨床上,肩關節脫位復位的手法,最常用、最普遍並寫在教科書上的就是腳蹬手拉法。
學名是Hippocratic復位法,只是臨床上經常喊腳蹬手拉法。
這種手術復位的方法是:術者在將足部抵在患側腋窩,對患者進行縱向牽引的同時交替內外旋轉肱骨頭。
這種手法很經典也很簡單,它的復位成功率還可以,只是存在比較高的臂叢神經牽拉損傷,並且還頗為費力,因此已經不常用了。
臨床上早就存在頗為省力且簡單適用的其他復位方法,即外旋復位法。這是治療的方式的選擇。
第二種晉升,就是時機的選擇。
一般情況下,患者出現了關節脫位後,會存在下意識的保護和戒備。相當於是交感神經會緊張,因此肌肉會不自覺地收縮。
常規情況下,你如果要去做復位,就需要用術者的力量,去拮抗這一部分交感神經興奮的收縮力。
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出其不意。
在患者還沒有意識到你會給他做復位的時候進行復位,就不需要太大的力量。
省力,而且快速。
且,這樣的治療行為,是不能給患者說明的。
給薛濤等人慢慢解釋,那更加耽誤時間,還不如常規復位。
而要常規復位的話,就要抵抗患者因為疼痛產生的應激性肌肉收縮和患者戒備性的肌肉保護性收縮,需要依靠大力量或者在加用了麻醉或者肌松藥的情況下,蠻力牽引,然後復位。
根據臨床研究,可以發現,患者自主戒備性產生的保護性收縮力,還要大於因為疼痛產生的應激性的收縮力量。
因此,選擇在患者不經意、完全沒防備地情況下,對其進行復位,是最佳時機。
而剛剛患者正好與薛濤在說話,方子業這邊還‘假模假樣’地給他指點要去的地方,讓病人以為啊,真的要換個地方。
完全可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這是對一個疾病的拿捏感和火候。
當然,這些東西只有方子業知道,患者不知道,薛濤等人還是不知道。
患者還幽怨地看著方子業,然後把目光瞥向看起來年紀更大的薛濤。
你到底管不管?
不然等會兒我連你一起投訴了。
薛濤也是將信將疑地看向了方子業,不太理解方子業這種行為。
因為他總覺得,方子業剛剛的莽撞,與他的氣質,與他的行事風格,稍有不符合,但具體是什麼原因,他不知道。
方子業仍然沒給薛濤解釋,而是繼續說:“大叔,說句話嘛。如果痛得更加厲害,那我該給您認錯認錯啊,如果真的和我所說的一樣,那您打一個前臂吊帶,就可以先回家休息。”
“後面也還有病人求診,是吧?”
“您這不說話,我也不知道是好是壞。”方子業非常淡定的解釋。
中年男子頓時眉頭一皺。
仔細一感應,如果說之前脫位時候的疼痛可能有雞蛋大小,剛剛那一下疼痛突然變成了籃球,現在就只有米粒大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