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善天主教教會的形象,首先當然要改善天主教國王的形象。這樣才能讓國王領導的改革有人贊成,有人追隨,收穫實效,推動國家、民族、社會不斷進步。
綜上所述,算是簡要總結了一下斐迪南搞個人崇拜的理由。
結論是完全沒毛病!
不是嗎?
於是,首先借助學校,斐迪南的“改善形象”的計劃開始實施。
宗教大學呢,目前的阿拉貢還不是很多,不過都是天主教國王了,開個宗教大學還不是輕而易舉。而再往下的中學,也成了斐迪南灌輸個人崇拜思想的重要媒介。
毫無疑問,受害最深的就是撒丁島了。
撒丁島作為斐迪南真正已經是手眼通天的地方,卻沒有大學,這是很不正常的!
當然,如果教皇冕下知道斐迪南要在他新辦的大學裡教的那些先進的自然科學學科,恐怕會高呼斐迪南不正常。
不過,撒丁島的教授自然科學,還有人文社科的大學——設想中的“卡利亞里大學”,現在還沒有建成呢。而斐迪南還要在撒丁島開辦純粹的宗教大學“卡利亞里宗教大學”。而教授自然科學的大學,裡面也有宗教學課程和關於宗教的內容——當然,斐迪南的大學的宗教學課程和宗教內容,肯定是充滿了手動滑稽色彩的。
但,目前看,這宗教大學第一著急要開工的地方,不是撒丁島,而是上一章裡再次出場的科西嘉島。
這裡的人民對西班牙人說不上有認同感,但是也說不上有什麼深仇大恨,當前一部分農民(背後還站著一些不知道生命可貴的貴族)的叛亂勢頭已經遭到沉重打擊,正是放飛和平鴿前去助攻的合適時機。
開辦“阿雅克肖宗教大學”“卡利亞里宗教大學”等宗教大學,以及一系列“斐迪南版宗教學校”,既能鞏固忠誠度,又能提高識字率,提升人民的文化水平。一舉兩得。
授課的時候,按照斐迪南的計劃,採取了“經典”的“三明治”方式,開頭結尾讚美上帝,而中間則是擁護偉大的斐迪南的宏大論述。
而普通大學的宗教學課程,也把對斐迪南國王和伊莎貝拉女王的豐功偉績和艱苦奮鬥的讚美,作為一個潛移默化的內容記錄在課本中,融入在歷史中。
比如說如下這一段——
“斐迪南國王和伊莎貝拉女王被廣泛認可是真正的天主教國王與君主,他們的著名功績幾乎已經馳名世界。
“他們不滿足於已有功績,而是盡一切努力,刻苦鑽研,勤奮工作,不吝惜勞力和花費,不畏懼危險,甚至不怕自己流血,以便完成上帝的事業,投入他們的全部力量。
“他們從摩爾人的暴政下收復格拉納達納達王國的功績足以證明這一點。
“他們為天主的聖名增添了榮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