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皇宮低調的黑橡木馬車上下來,霍恩身後跟著克爾本與塞尼厄斯。
在【龍語鍊金大學研究所】的鐵牌匾下,便可以看到十幾個排列整齊的鍊金反應皿。
相比於煉製山銅和泥煤的一人多高合抱粗的鍊金反應皿,這些實驗反應皿相對較矮小。
它們被木支架或鐵支架夾在中間,不到一米高,擺放在桌面上,上端的蓋子是進料口,而下端則有各式出料口。
這些長條形的赤陶罐子泛著暗紅色的金屬釉面,水晶般的電金鑲嵌在鍊金皿上,居然帶著淡淡的水波光澤。
霍恩他們來得正巧,第四次復現實驗剛好進行到尾聲。
在一座泥煤熔爐前,幾名鍊金學生正在給一隻鍊金皿放氣降溫。
那是一隻髒兮兮的鍊金皿,外層似乎裹了一層砂漿和石英砂製成的耐火材料,夾縫中的黑色物質似乎是硬化史萊姆凝膠。
趁著這個當口,霍恩轉頭望向克爾本:“你是怎麼發現空心土的秘密的?”
“事實上,這和我們龍語鍊金大學最近的研究有關,根據希洛芙殿下的規律論,我們彙集了大量鍊金書籍和配方,總結出了鍊金學的三定律。”
克爾本豎起了三根手指:“第一,精神決定變化特性,物質決定本體特徵。
第二,精神屬性在鍊金反應中只會轉移,不增不減,保持守恆。
第三,只有各元素的精神屬性和自然屬性相互契合時,配方才能成功。”
經克爾本這麼一說,霍恩立刻就想起來了。
克爾本最近的研究方向,就是找出一個定律能夠解釋所有元素互相契合的規律。
霍恩先前甚至指導過他,叫他嘗試使用鍊金無法再分解的“純物質”去排列總結。
看來前段時間成立黑蛇灣聯邦後,共享的鍊金資料給這些鍊金學生們帶來了不少助力。
“根據第一定律,您看單論物質屬性也就是質量密度等等,這些土壤絕對不會這麼輕。
所以,我懷疑是精神屬性在作怪。
根據第二定律,精神屬性只會轉移不會憑空消失或誕生,我合理懷疑空心土中的物質有讓東西變輕的精神屬性。
要論什麼東西能讓東西變輕,那就莫過於秘銀了,所以我假設空心土裡的東西是秘銀。
於是,我就開始嘗試從空心土中把“變輕”的精神屬性還原回去,這樣就能分解出原本的物質。
從去年4月到10月,六個月裡我做了近千次實驗,嘗試了無數鍊金配方,但都沒有成功。
但11月時,我就想起了自然界天然形成的秘銀都是靠近於火山地區的,比如熔爐高原。
我猜想,是不是火山就是一個大反應皿,而將土中的秘銀富集置換出來了呢?
為了驗證我的假設和猜想,我為反應皿增加了泥煤和鼓風機。
並使用耐火材料包裹和硬化史萊姆膠密封,加大了熱量,並往其中加入了火焰花、火山灰與岩漿岩。
在昨晚的第五十五次新配方實驗時,奇蹟發生了,覆蓋著空心土的岩石塊上像是晶體一樣一點點長出了金屬!”
隨著克爾本學士的敘述,鍊金皿也一點點降下了溫度。
內裡的不明黑沙碎石被傾倒而出,進入了手搖式的滾筒中,灰塵彌散,碎石和金屬粒塊從漏斗中掉落。
霍恩走上前,拿起一枚指甲大小的秘銀合金,握在手心居然有一種淡淡的溫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