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看來“問之於天,不如問之於民”,只有真正瞭解民情,才能治理好國家。
至於自己的運勢,都是和韓國相關,出身帝王家,受其尊,就要為其憂。
謝淳安聞言,撫須而笑,仍忍不住讚道:
“公主龍睛鳳頸,雙眸如炬,額方頤廣,貴不可言,非言語所能盡述。”
侍女在旁,心中暗自思量,對謝淳安之語不以為然,心中已將謝淳安打為江湖騙子一類。
自家主子,可是一國之公主,千金之軀,自然是貴不可言。
韓國宮中,亦常有術士出入,為君王僕算吉凶,但只需言辭討巧,便能換取豐厚賞賜。
她總是不信的,要真有滿天的神佛。
第一個就該保佑寺廟之中的吃齋唸佛的僧人,天天誦經的和尚。
謝靈萱似乎聽出其中深意,便多看了一眼這位公主。
宇文璃淺邊上的杜誨倒是笑著開口道:
“謝大人,不妨為我一看!”
謝淳安看向這位在場的唯一楚國之人,這位白鹿書院的先生
然後笑道:
“杜先生,不妨往北方看看。”
杜誨聽後卻沒當回事。
武隆的目光轉而投向那座石雕,眼神中流露出幾分感慨:
“這位燕王,年僅二十六歲便已名動天下,當真是少年英雄,令人仰望。”
“我常想,此生若能有機會與其在戰場上交手,定能成就一番佳話。”
武隆的話語中透露出他作為沙場老將的自信,他也是知道。
陸家軍的輝煌戰績絕非虛傳,那八千破三萬,八萬破四十萬的赫赫戰功,是無數將士用鮮血與生命鑄就的傳奇,而非文人筆下輕描淡寫的野史。
凝視著眼前的雕像,武隆的思緒飄向了即將與燕王會面的場景。
他忽而沉聲發問,語帶深意:
“這位燕王,其得國之途,究竟是否光明磊落,合乎天道人心呢?”
也就是得國正嗎?
翻開史書,竊國之輩屢見不鮮,有託孤重臣趁主弱國危,行篡逆之舉。
亦有戰國之時國君,被讒言所惑,三人成虎,誇讚其人有德有才,理應退位讓賢,最後被奸人矇蔽,行了禪讓之舉。
此為得國不正!
然而,亦有光明正大者,如大慶高祖,自微末流民之身崛起,以一己之力,開創大慶基業。
再如乾元皇族武家,自部落之中奮起,征伐四方,終成大業。
此言一出,四周頓時陷入一片沉寂。
陸沉,這位曾為大慶曾經的臣子,他食過君祿。
又算什麼了?
謝靈萱輕輕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堅定:
“他得位之正,實乃民心所向,此乃不可否認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