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曹仁一邊加派斥候緊密監視淳于城方向的漢軍動向之餘,一邊迅速地整備都昌城內的兵力與糧草物資準備退往樂安郡。
之所以曹仁萌生過死守都昌城的念頭,那便是都昌城作為如今的青州治所,其中同樣囤放了不少的糧草物資。
在臨淄城告破的今日,都昌城內的糧草物資是曹仁維持大軍所不能放棄的。
所幸,據斥候所探,淳于城的漢軍同樣也在休整,並沒有急著發兵往都昌城而來,否則曹仁只能連帶這一部份的糧草物資都跟著捨棄了。
只是,時刻緊盯著淳于城方向的曹仁,並不清楚的是同樣有好幾雙眼睛埋伏在都昌城外,監視著都昌城的一舉一動。
他們並非是還遠在兩百餘里外的李基所派斥候,而是孫策所遣的心腹。
早在五六天前,孫策所率領的艦隊便抵達了都昌城北面的海域。
只是在沿海的一些登陸地點,曹軍都設有烽火臺戒備漢船,為避免打草驚蛇,孫策並沒有貿然登陸,而是趁著夜色派遣一支斥候繞開烽火臺上岸探查情報。
且為保萬無一失,這一支斥候小隊還是由熟知青州地形的太史慈所率領。
作為與北海郡相鄰的東萊人士,太史慈對於北海郡的地形相當的熟悉,輕鬆就帶著這一支百人數量的斥候進入抵達了都昌城的周邊。
都昌城一系列的變化,自然瞞不過太史慈,甚至太史慈憑藉著青州口音,還冒充潰兵順利地混入到了城內進行探查。
自然,這也讓太史慈準確地判斷出了曹仁打算放棄都昌城的結論,再兼之大量潰兵逃回,讓太史慈也從側面瞭解到當下青州戰局。
這種種情報,也迅速地傳回到尙在海面上的孫策與周瑜等人的手中。
這也令孫策整個人有些急得跳腳地開口道。
“這才多久的功夫,丞相所率領的北伐大軍已即將兵臨都昌城下了,我等卻是連寸功未立,這可如何是好?”
而相比過往的鋒芒盡顯,此時的周瑜更顯得內斂沉穩,看罷了太史慈所傳回的密報後,笑道。
“伯符莫急,這大功已在眼前矣!”
“功從何來?”孫策問道。
周瑜放下密報,開口道。
“若我所料不錯,那曹仁放棄都昌城,必是清楚丞相之勢不可硬擋,準備退往樂安、濟南,乃至於平原郡一帶。”
“以丞相過去曾在書院之中所提的說法,曹仁十有八九便是準備以縱深空間來換取時間,儘可能地迫使我軍拉長戰線,以謀求這個過程中我軍暴露的破綻,再覓機反擊。”
以孫策的智慧,自然是聽得懂周瑜所說的每一個字,但是連起來背後所透露的瞬息萬變的戰局,卻是一時間還理解不到位。
“嗯……”
孫策彷彿明白了似的點了點頭,問道。“所以呢?”
“所以,伯符以為丞相為何讓我等千里迢迢率軍從海上繞至此處?並且伯符可還曾記得丞相讓我等至此的目的何在?”周瑜反問道。
孫策自然不會忘了軍令,脫口而出地應道。“與老師所率領主力夾擊北海,合圍都昌。”
周瑜見孫策還是沒能第一時間反應過來,乾脆更為直白地開口道。
“若是讓曹仁從都昌走脫,還談什麼合圍都昌?因此,丞相亦清楚一旦北伐大軍勢如破竹,曹仁很可能會做出捨棄都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