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站在劉備身側的夏侯博見狀,臉上不禁流露出幾分難看之色。
即便根據錦衣司彙報,自李基離開吳郡後,吳郡本土世傢俬下的小動作就沒有間斷過,但夏侯博也完全沒有想到府衙之內居然有過半的文吏都被吳郡世家所拉攏。
而劉備微微點了點頭,轉而看向還一直沒有怎麼發言的張昭,問道。
“子布,子坤離去之前曾交待內事若有不決之處可問詢於你,你對於此事又怎麼看?”
張昭聞言,臉色略有些變化。
張昭沒想到李基會如此看重自己,甚至給劉備留下了這麼一句話。
這讓張昭感覺自己趁著李基離開之前爭權,多少有些愧疚。
不過這一絲愧疚僅僅是維持一瞬,張昭便迅速地恢復了平靜,答道。
“主公,依昭所見,李郡丞或僅是年少氣盛,有幾分少年熱血過於衝動了,主公也不宜重罰李郡丞,且派人傳去命令讓李郡丞勿要因為一己私念而置吳郡士卒的生命而不顧就是了。”
簡雍聽著這一番暗裡藏刀的話語,整個人被氣得都有些急眼了起來,喝道。
“張子布,汝這是何意?莫非覺得子坤先生助幽州抗烏桓乃是收了什麼好處不成?”
“昭不敢妄自猜測人心。”張昭拱手道。
眼看著簡雍還要再說什麼,劉備微微抬起手阻止了簡雍,然後目光一掃下方眾人,開口道。
“子布所言,不無道理,子坤未經允許便先行用兵確有幾分不妥。”
此言一出,吳郡世家派系的官吏們臉上不自覺地露出幾分笑容,簡雍等人的臉色反而難看到了極點。
對於吳郡世家一派系看來,在劉備麾下李基就宛如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只要劉備對李基的信任不改,以著李基的地位與能力,那麼所有人都永遠不會有什麼出頭之日。
更為可怕的是,在吳郡世家暗自觀察了一段時間後,發現李基治政對世家並沒有任何的傾向,反而隨著仁德書院的建立,讓吳郡世家漸漸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即,再這麼發展下去,劉備即便完全拋棄吳郡世家也能牢牢地控制整個吳郡。
且隨著州牧之策的推廣,不少世家已然看到了劉備升任揚州州牧的可能性,這讓始終沒有真正完全投靠劉備的吳郡世家們再也按捺不住。
在李基遠征海外的這個時間節點,諸多吳郡世家為了不被滾滾向前的時代浪潮所拋棄,紛紛主動投到劉備麾下且開始抱團。
相反,簡雍等代表著外來者的文吏,眉頭不自覺地一擰,想要出言為李基發聲且又不知如何是好。
下一刻,劉備的大袖一揮,不等其餘人討論起來,就直接開口宣佈道。
“對子坤的懲罰便定為罰俸三月,令其閉門思過一月,只是如今子坤領兵在外,相應懲罰便等子坤返回吳郡了再實行。”
霎時間,整個大廳都陷入了頃刻的死寂。
罰俸三月?
即便是如今李基離開了吳郡,劉備每隔三五天都依然會以各種藉口讓人將各種賞賜送去李基的府邸,區區三個月俸祿恐怕連劉備的一次賞賜都比不上。
至於閉門思過一月,還是等李基返回吳郡後再實行,那跟提前宣佈了李基今後的假期有什麼區別?
一時間,外來派系與吳郡世家派系的文吏之間的表情,幾乎是肉眼可見地來了個兩極反轉。
張紘與張昭對視了一眼後,只能是硬著頭皮地提醒道。
“主公,莫非你贊同李郡丞率兵參與到烏桓之亂?如此一旦大量吳郡青壯客死他鄉,恐會引發民間不滿。”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子坤既是如此決斷,定有他的幾分道理,縱有過錯,那也是事後再說,此刻豈能臨陣換將,又或者是輕易干擾戰事前方?”
頓了頓,劉備目光分別在張昭與糜竺身上掃過,道。
“此事便如此決定了。此外,子布、子仲,汝等這幾日再從糧倉之中調五萬擔糧草,以剛剛下水的船隻送往幽州,以免幽州戰事波及囤糧之處,影響了大軍的糧草供給。”
“是。”
張昭與糜竺聞言,只能是應承了下來。
旋即,劉備方才徑直起身,拿著李基那一卷送回的軍報,腳步有些匆匆地離開正廳。(本章完